竖向钢筋偏位的防治措施

发布 2019-05-12 18:32:17 阅读 6421

在本工程施工中,剪力墙的竖向钢筋出现了多处偏位的现象。经过分析,发现在钢筋的制作、安装、连接、绑扎中, 在模板的支立、保护层的控制中, 在浇注砼的下料、振捣中, 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 都会造成竖向钢筋偏位。严重的钢筋移位不仅给下道工序的施工造成困难, 而且会影响构件的受力状态, 给工程带来质量隐患。

以下通过分析造成竖向钢筋偏位的原因, 并提出防治措施和相应的处理办法。

一、产生竖向钢筋偏位的原因。

1、剪力墙的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足, 在浇筑砼时, 产生倾斜, 造成个别构件连同竖向钢筋单向倾斜和偏移梁柱节点模板位置不准确或模板不垂直, 同样会产生钢筋偏移现象。

2、梁柱节点内钢筋密集, 柱主筋被梁筋挤歪, 造成柱上端伸出的主筋偏位, 排列间距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3、剪力墙上部水平钢筋或柱子上部箍筋绑扎不牢固, 浇筑振捣硷时, 各竖向钢筋出现不规则的移位。

4、浇筑砼时, 用砼输送泵单方向下料时,将剪力墙的竖向钢筋挤向一边, 造成成排钢筋移位。

5、在绑扎暗柱箍筋时, 不搭设脚手架, 而直接攀扶在已绑扎好的箍筋上绑扎上部暗柱箍筋, 造成主筋骨架扭曲, 给模板系统增加了附加力, 尤其钢筋粗大、箍筋密集时, 能够严重地影响模板的垂直度和几何尺寸, 造成钢筋偏位。

1、在立剪力墙的模板支撑系统前, 宜在现浇砼楼面上预埋12的钢筋头或48短钢管作为支点, 间距不大于1m, 并使斜支撑能与支点有牢固的连接, 起到撑顶、反拉和调节垂直度的作用。

2、钢筋放样时注意梁、暗柱筋的排列, 尽量减少竖向主筋因排列间距而产生的位移。

3、在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处, 在暗柱与梁顶交界处, 扎筋时给暗柱增加一个限位箍筋, 用电焊将它与梁的箍筋点焊固定, 再将柱主筋逐一绑扎牢固, 并沿暗柱高临时绑扎间距不大于@500的箍筋, 确保节点处柱筋在浇砼时不会发生偏位。

4、剪力墙在距楼面标高500㎜处, 用不小于14的水平梯子筋, 临时将竖向钢筋按排列逐一绑扎固定, 再沿垂直于水平钢筋的方向, 用16号铅丝在模板上或楼面钢筋上将水平筋加以固定, 以此控制好竖向钢筋的间距和排距, 并能防止在下料和振捣时造成竖向钢筋偏位。

5、加强砼的现场浇筑管理工作, 认真进行技术交底, 严禁将输送管直接将砼灌注到墙内, 不得随意冲撞构件的钢筋骨架, 应先将砼泄在斜板上, 再均匀下料, 分层浇筑, 分层振捣, 这样既能保证砼的施工质量, 又可防止撞偏钢筋骨架。

6、在进行竖向钢筋的搭接和机械连接前应先搭好脚手架, 在上部通过吊线, 用钢管固定出上部的箍筋位置, 使接长的钢筋能准确地套在箍筋范围内, 这样在脚手架上安装暗柱的钢筋, 绑扎箍筋, 既安全, 又能保证暗柱骨架不扭曲, 不倾斜, 还能提高工效。

三、偏位钢筋的处理办法。

1、保证质量措施。

原有的偏位钢筋不得随意切断, 增加的纠偏、补强钢筋, 局部要伸入节点的核心区不小于50mm, 同时要确保钢筋的搭接长度全部符合规范要求。

增加的纠偏和构造钢筋, 还要与原有钢筋作单面焊, 焊缝长度不小于10d。

关模前, 对所有伸入上层楼面的竖向钢筋进行测量复核, 作好隐蔽验收记录, 确保纠偏工作一次到位。

2、主要施工方法。

当竖向钢筋偏位在构件外边线之内时, 可在搭接上部钢筋和绑扎箍筋时加以调整, 局部钢筋适当按1:6打弯, 确保上部保护层厚度均匀一致。

当竖向钢筋偏位超出构件外边线以内30mm时, 要在偏位钢筋的根部, 朝向标准位置凿出深50mm的洞槽, 按1:6的比例进行打弯处理。

当竖向钢筋偏位超出构件外边线30-50mm时, 采用直接纠偏法施工, 同样在标准位置上凿出深50mm的洞槽, 按原设计增配竖向主筋, 并且与原有主筋点焊。

当竖向钢筋偏位超出构件外边线50mm以外时, 必须采用截断主筋重新植筋的方法施工。出现本条情况时,必须征得设计院的同意方可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