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第二课时

发布 2024-05-22 17:00:12 阅读 1702

第二课时。

一、 激趣导入,感知自然美。

同学们,平时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玩呢?把你觉得最好玩的地方和我们同学介绍一些,并说说你为什么觉得这个地方好玩。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生活中“你去玩过的地方”,并进行相应的介绍,与同学之间有交流,并对此文学习产生兴趣)

二、 初读课文,构建文体美。

1、自由朗读课文,你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读本文后的感受吗?

预设一:海宁市的盐官镇真是一个观潮的好地方哪!

预设二: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景象好壮观啊!

预设三:浪潮就像千万匹白马齐头并进,真是浩荡啊!

教师进而引导:你可以用书本上的一句话来说说吗?

引出课文第一段: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设计意图:在初读感知后,让学生谈谈读完课文后的体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进行教学,进行引导第一段的学习。)

2、天下奇观的“观”和文章的题目观潮的“观”一样吗?

让学生进行思考,同一个字却是不同的意思,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加以引导,并结合相应的组词,让学生学以致用。

3、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1)多音字。

2)易错生字:潮盐蒙薄昂贯鼎。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笼罩:指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鼎沸:用来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三、 研读课文,赏析语句美。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钱塘江大潮“奇”的地方。

过渡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么,它“奇”在**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找出映象最深的地方,也就是本文将要学习的三大版块,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预设一:潮来前。

课件出示)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去雾中若隐若现。

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在你的想象中,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景象吗?

这句话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塔、亭、台和山,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该怎么读这句话呢?指导朗读。

预设二:潮来时。

课件出示)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过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谁能将这句话来读一读?

在你的想象中,“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是怎么样的?你在电视的画面中有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吗?(重点指导“浩浩荡荡”“飞奔”“山崩地裂”“ 颤动”等词在这句话中的作用)

③**课件实录,感受现场气氛。

带着这种气势凶猛的语气,自由读,全班齐读。

示范读,读出语气。

不看书本,你可以将潮来进的壮观景象说一说吗?

想一想,这句话用的是怎样的描写方法?(比喻、夸张)

小练笔: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让学生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进而拓展,想象画面,从而对潮来时的气势进行深入的理解感悟)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设计浓墨彩的部分,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潮来时”的壮观影像,结合课件实录,身临其境般感受并进行朗读体验,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的写作手法,并加以应用。

预设三:潮来后。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入,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才”字,你发现了什么?

“两丈来高”是多少高?让学生用手向上延伸,试着比画。

指导朗读。2.结合课文内容特点,学习字词。

过渡:文章仅仅就讲了“潮”吗?还讲了什么?(人)人怎么样?(多)

请你在文**关与描写“人多”的词语,用“——画出来,用“……画出关于写“潮”的词语。(课件出示两组词语)

人山人海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沸腾。

昂首东望横贯江面。

踮脚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风号浪吼。

你能读吗?同桌间相互读一读。

这些词仿佛都有一幅出面,有一阵声音,你可以把它们读出来吗?教师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结合人多和潮水等特点,将本课的生词分为两组进行教学。并以“每个词仿佛都有一幅出面,有一阵声音”让学生们带着感情去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便于学生记忆。)

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如:①观潮为什么要定在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呢?

②为什么说海宁市的盐官镇是观潮最好的好地方?结合地图,给学生做简要分析,并培养其爱思考的好习惯。

四、 回顾感知,拓展延伸。

1.再次朗读课文,整体回归感知。并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2.找找相关资料,浙江还有哪些有名的“奇观”,说说它“奇”在何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潮来前、潮来时和潮来前后等相应段落后,再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加深巩固。并进行相应拓展,让学生在课后找找资料,培养对家乡,对祖国美好景色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根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将变化清楚地呈现在黑板上,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五、拓展。1.你还知道哪些“天下奇观”?

2.在地图上找一找钱塘江的位置, 动手查查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其它资料。

3.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游人介绍呢?

板书设计。观潮。

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天下奇观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潮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观潮 第二课时

19 观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生读课文3 4自然段,抓住描写大潮声音 形态的词句,从而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2 初步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按照一定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第 自然段。4 让学生感悟钱塘...

观潮第二课时

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教案。教师课题。授课时间。2018年9月日。课时课型。两课时。1 观潮 第二课时 新授课。教学目标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能够背诵 自然段。2 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3 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品读课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设备 1钱塘江大潮的录像课件。2投影幻灯。教学设计 一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二 初步理解 天下奇观 的含义,区分 观潮 的 观 和 奇观 的 观 的意思。查字典选择字义 2查字典,辨析理解 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