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最易失分点总结

发布 2024-05-05 11:10:16 阅读 7519

关于作文,教辅和机构不少,各有各的妙招,但是说到底还是要一定的练习。先从仿写开始,把各种写作技巧融汇贯通,才能出口成章,挥笔佳作。

我想谈的还是现代文阅读部分。现代文阅读占了语文考卷的很大一块份量。而且,随着年级往上,基础部分的比例会越来越小,而且多数要化到现代文阅读里去考(比如字的音形义等)。

因此,可以说现代文阅读是除了作文之外最大的一个部分。但是,往往卷子上失分最多的就是现代文阅读这部分。最令人沮丧的是,现代文阅读靠刷题提高并不明显,而且往往家长也未必能做出正确答案。

学校里语文卷子上最受人诟病的也是这部分,所谓的“标准答案”,一个字都不能相异,就是这个部分。

现代文阅读失分多,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我根据自己孩子和她周围同学的卷子来分析,存在着几方面的原因。一、题目文章没读懂。

就像我们做英语阅读一样,如果一篇文章里生词很多,估计读下来也不会明白文章说了些什么。这种情况存在,但是所占比例不大,只是个别孩子。二、文章意思看明白,题目所问的内容不明白。

比如说,题目问文章中的某句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者描写手法,作者用这些表现手法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明了什么问题。遇到这种题目,孩子首先是懵圈。因为脑子里一时反应不过来,什么叫表现手法,什么叫描写手法,甚至有时候什么是修辞手法也背不全。

比如说描写手法,一下描写手法: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1)肖像描写(外貌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动作描写(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4)心理描写:

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5)神态描写:

是对人物面部表情的描写,可以侧面表现人物的心理,从而突出人物性格。

二、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性格。1)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渲染某某气氛;引出下文或为后文做铺垫埋伏笔;点明时令、地点、人物;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承上启下。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三、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

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高考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种:

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白描:

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感官角度:从触觉,味觉,听觉,视觉,嗅觉五个角度来进行描写,考试多在诗歌赏析**题。

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

我相信如果把这些作为选择项问孩子,大多数孩子是能够选择出正确的描写手法的。但是如果作为问答题,可能很多孩子就未必能把常用的描写手法都背出来。三、文章能看懂,题目要求也明白,就是答不到点子上。

语文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回答没到点子上。这样的扣分可以说是大部分孩子都会遇到的,这实际上反映的是孩子的概括归纳的能力。

很多孩子都会说,我知道是这个意思,但是我就是不知道怎么表达好。要么就是概括的过于简练,以至于漏了某些意思。要么就是大段大段的抄原文,却漏掉了最关键的概述句。

这个其实就是以前我们小时候做过的,分段写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等等题型。

因此,看上去是阅读理解的失分,其实是概括能力,归纳能力的失分。而孩子的语文课上只。

教他们这篇文章的段落大意是什么,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基本上很少去教怎么概括和归纳出这些内容的能力。所以只能费力的通过大量的阅读,来让孩子自己揣摩怎么去归纳和概括。甚至只能让孩子通过背题目答案而应付考试。

而且现在的语文课,因为在增加阅读量的指挥棒下,每个教学周的内容都是满满的。基本上至少一周教完一个单元,基本上把文章中的几个重点讲一讲就结束了。搞的每篇文章都是泛读,却没有几篇文章是可以精读的。

所以,作为家长,如果要真的提高孩子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话,建议要把一些表现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给孩子归纳一下,让孩子至少知道一下答题的范围,大致上是答什么。先解决答什么,再解决怎么答。

常用描写手法。

1.白描:纯用线条勾勒,不事雕琢,不加渲染烘托,不注重色彩。用简练的叙事性语言突出对象的特征和情态。

2、象征:借助某具体形象,以表现抽象的概念或感情。

3、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两种,表达不同情感。4.

烘托:是从侧面着意描写,通常以物(特定的环境气氛)烘托人的心理或事物特征。5.

渲染: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渲染氛围,烘托情感)

6、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7.动静结合:对景物进行动景和静景的描写,有以静衬动、动静结合等手法。

8.虚实结合:实写就是正面描写,写现实中的真实景物;虚写就是侧面描写,写想象、回忆、梦境。

9、细节描写: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包括动作、神态、语言、外貌、心理。10、其它。

觉度(视觉、听觉、嗅觉、感觉),角度(上、下、远、近),色彩。

常用抒情手法。

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人物或事物的爱憎情感。

1.借景抒情:包括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等方面,尤其要注意“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其目的是让“哀情”更悲。

2.托物言志:也叫咏物抒怀。借助自然界中某一物象所具有的特征,来表现作者的某种志向或情感。

3.用典抒情剪接典型故事,借助典故来抒发情感,来讽喻时政。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商隐的《锦瑟》。

4.借古讽今:也称作咏史怀古诗。借助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来隐喻、规劝当朝。“借古”是手段,“讽今”是目的。5、对写:也叫主客移位或曲笔。

常考修辞手法。

1、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2、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拟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

4、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5、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7、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8、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上海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最易失分点总结

精品文档。关于作文,教辅和机构不少,各有各的妙招,但是说到底还是要一定的练习。先从仿写开始,把各种写作技巧融汇贯通,才能出口成章,挥笔佳作。我想谈的还是现代文阅读部分。现代文阅读占了语文考卷的很大一块份量。而且,随着年级往上,基础部分的比例会越来越小,而且多数要化到现代文阅读里去考 比如字的音形义等...

小学六年级语文升学考试现代文阅读补充练习两篇

女老师的特意功能张玉庭。假如没有粉笔,你知道怎么上课吗?请准许我给你讲个故事。这故事发生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村头有一所小小的学校。有一天,上课必需的粉笔突然用完了,女教师便想了一个办法。她找了杯清水,然后对孩子们说 来,老师蘸着水在黑板上写,上课 孩子们懂事地点了点头,答应了。于是,她一笔一画地教,...

现代文阅读题 《师生情深》六年级阅读和答案

师生情深 六年级阅读和答案。现代文阅读题。师生情深。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几把小伞匆匆地消失在街道的尽头。伞下,一队学生正急急忙忙向老师家方向走去。老师家的门虚掩着。同学们一个个轻手轻脚地走进屋子,放下伞走到老师床前 他们是来探望老师的。老师 班长轻轻地叫了一声。老师睁开双眼,锁着的眉头舒展开了,又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