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语文六年级下册《索桥的故事》优秀教学设计

发布 2024-05-03 14:45:09 阅读 5122

2 遗迹·索桥的故事。

备课资料包】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

2、搜集课外资料,进一步了解文章中讲述的有关索桥的故事。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学。

3、习文中所赞美的牺牲自己,造福于百姓的人的无私奉献精神。让学生感受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使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教学重点】学习文中所赞美的牺牲自己,造福于百姓的人的无私奉献精神。让学生感受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使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更多的了解索桥,了解都江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1、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全长320米。最早称绳桥或竹藤桥,这与它修建的材料有关。

到了宋代,改称 "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古代又名“珠浦桥”、“许事桥”,明代末被毁,清嘉庆八年(1803),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它是勾通内、外江两岸的交通要道。

桥的原址本来在鱼嘴处,1974年因兴建外江水闸,经***批准,将索桥下移了一百多米,改用钢索建造。索桥是我国古代人民为征服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利用本地竹木资源创建的悬空过渡桥梁形式之一,是世界索桥建筑的典范。二王庙前的安澜桥,横跨在内江和外江的分水处,是一座索桥。

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重修。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在鱼嘴处建立外江水闸,把桥下移100多米,将竹索改为钢索,乘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钢筋混凝土桩,桥身也缩为240米。远看如飞虹挂空,又像渔人晒网,形式十分别致。

漫步桥上,西望岷江穿山咆哮而来,东望灌渠纵横,都江堰工程的概貌及其作用,更是一目了然。

2、“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这是没有索桥前,流传于百姓间的一句话。清嘉庆八年(18五月十五日,渡口翻船,一百余人葬身鱼腹。如此惨状,令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妇坐卧不安,他们再也不能让这样的人间悲剧再次发生,于是决心克服重重困难也要修建桥梁。

这座桥就是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的安澜索桥。围绕着索桥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一起去了解它,了解它的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运用生动的故事将学生引入文章情景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

1、生字:堰 yàn 岷 mín 坪píng 葺 qì 堤 dī不读 tí 摔 shuāi 不读suāi

2、词语:缝隙:裂开或自然的狭长的空处。

雪冤:洗刷冤屈。

3、作家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

解放后曾先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及多家杂志主编。

三、初读课文。

1、读课文,思考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2、预设的问题:

1)索桥什么样子?

2)为什么要修建索桥。

3)谁修建的索桥?怎么修建的?

4)索桥到底有哪些故事?

3、阅读课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为学生搭设问题研究的平台尤为重要。初读课文后,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的愿望。

作业设计。1、熟读课文。

2、抄写美词佳句。

第二课时。一、深入理解课文。

1、索桥到底什么样子呢?有什么特点呢?读课文,边读边画相关的语句,边思考。

2、看**,直观感受索桥的样子。看到了索桥你有什么感受。

3、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课文。

读课文,思考。

桥长,高,用竹索和木板修筑的,两边有竹索编的栏杆。没有桥墩。

交流感受。多**课件的运用为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感受索桥的特点服务。使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变为具体的形象,再回归语言,更好的理解与感悟。

1)为什么要修建索桥,是谁修建的?我想等你们了解了关于索桥的故事后就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了。

2)默读课文,想一想索桥有什么故事?作者有什么感受。结合文章内容及课前所查找的资料想一想你从中有哪些收获与体会。

默读,自学,边读边画相关语句,做批注。

从这些故事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和同学交流。

作者的感受:“鱼嘴”依旧摆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么变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像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那是怎样的手和心呢?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读书心得。

3)李兵父子的故事。

引入课外资料,了解李兵父子是怎样修建都江堰的。

讨论。(勇于克服困难,勇于牺牲,为他人着想的手和心。)

4)“何公何母”的故事。(具有勇往直前的创造精神,为后人造福。)

5)勇士丹柯的故事。(舍己为人)

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带着新的感受有语气地再读一读。

索桥的故事自然不止这么一点都江堰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你了解吗,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故事是感人的,是讲不完的。然而,你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看**,我们一起欣赏这里的景象,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得到了哪些更美更好的东西?

看**,交流感受,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多**课件的引用,帮助学生亲身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都江堰,索桥的雄伟,美丽。从而感受到劳动人们的智慧与才干。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表达欲望,难点也在其中被解决。

二、收束全文,揭示全文主旨。

从上述内容看,本文不在写“桥”,而重点是写与索桥有关的故事,通过写故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揭示全文的主旨。即“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也就是上文所说的“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

本文以索桥为线索,以故事为内容,以人物的精神为主题。

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讲解。

1、第一段写一个乡下人和两个孩子过桥有什么作用?表现索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2、作者着重写“鱼嘴”有什么作用?交待“鱼嘴”的作用。引出下文的都江堰。

3、文题是“索桥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索桥造福于人民,写索桥是为了歌颂造福于人民的人。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应,深化主题。

三、教师小结:充满智慧与才干的劳动人民才使得这里更加美丽。完整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着给课文列一个提纲。

1、列提纲。

2、交流。介绍索桥的位置、名称、桥面、桥栏、桥墩。

写我走索桥的经过及所见。

写“鱼嘴”的意义。

写何先生夫妇造桥的经过。

写走下索桥的感受。

让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把握文章的脉络,列出提纲,对文章整体结构安排有进一步的认识。

作业设计。1、把文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写读后感。

板书设计】教学评价方案】

1·达标测评。

参评人数。注:表内【人数】为达标人数。

2·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索桥的故事》知识点分析

1.作者简介2.相关背景3.主要内容4.分段及段意。1作者简介。生平简介 巴金 1904 2005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巴金。四川省成都人。现代文学家 翻译家 出版家。五四 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2相关背景。李冰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家,对天文 地理也有研究。约秦昭王五...

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索桥的故事》教案设计

太阳的梦。在一个我光芒四射的夏日,我将阳光注入正待开放的花儿,像一个空闲的宅女,回味着回味着嘴里残留的雪糕。宅女在电脑前哈哈大笑,手指快速的从键盘上一扫而过,回复着远在天边而又近在眼前的交谈,而我却扇着扇子,聆听孩子们童稚的谩骂。梦儿伴着我悠闲的值班,好奇的孩子想目睹炽热的我,视线随着阳光瞄准着我,...

语文北师大六年级下册 修订 《索桥的故事》习题

索桥的故事 习题。一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 文中的 鱼嘴 和 石头 这两个词打上引号,是因为。2 文章中有一句话叫做 他们的心不是跟两千两百多年前那些人的心一样么?如果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行不行?为什么?3 第二段写一个乡下人和两个孩子过桥有什么作用?4 作者着重写 鱼嘴 有什么作用?5 说说 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