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课程理念教好六年级数学

发布 2024-04-30 22:30:09 阅读 5635

长铺一小严良轩。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开展实验或正式实施。作为第一二学段过渡的六年级,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六年级目前使用的老教材,为了使学生能适应第二学段也即初中的学习,用新课程理念上好六年级数学课,显得尤其重要。

一、定准目标,夯实基础,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统一。

新课程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界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六年级数学教学,一方面要完成本年级新知传授,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对小学阶段的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人生良好的情感态度。有些老师为了应付考试,不恰当地自行提高课堂教学的目标,出现教学目标“越位”现象。

而我们又常常听到老师们发出这样的感叹:学生太粗心了!许多题目连中下等生都应该做得起来,可练习考试的时候学生错误的情况很多。

即出现所谓的“过失”失分现象。学生产生“过失”失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智力方面的因素,也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但不能原因简单地归究为“学生粗心”。

就教师本身而言,教学中,在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课堂上目标的定位要准,不能“不到位”,也不能“越位”。“最基本的往往是最重要的”,越是最基础的知识、最基本的概念,教师更要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只有帮助学生夯实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落到实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

二、用好教材,提高效率,培养自主**的意识与能力。

现行“九义”小学数学教材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何充分发挥现行六年级数学教材的作用,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提高教学效率呢?实践证明,通过改编例题、习题,引导学生思考、辨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1、改编例题促思考,引导学生自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在学生掌握新知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分数乘整数这一部分,教材在讲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以后,补充了一例,说明“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比较方便”。有位老师在教学中没有受教材的限制。

在学生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一定练习以后,出示了下面一道题:╳7777,激趣说:看哪位同学计算得又对又快。

当学生觉得2与7777相乘比较麻烦时,这位老师点拨到:看题中的数字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呢?许多学生通过思考,恍然大悟,自觉地运用了先将7777与9999约分,然后,再把7和2相乘的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得出了分数和整数相乘,先约分再乘比较简便这样一个结论,这比告诉学生一个简单的方法让他们单纯地做计算效果好得多。

2、改编例题引发散,培养学生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如果能真正把“用教材教”落实到实处,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的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如在教学“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这一工程问题时,在学生掌握了此道题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将“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改成:

1)乙队单独修比甲队多用5天。

2)乙队单独修的时间是甲队的1.5倍。

3)乙队的工作效率是甲队的。

还可将问题改为:

1)两队合修几天完成这段公路的?

2)两队合修几天后还剩这段路的?

3)甲独修2天后,剩下的乙独修还需几天?

这样围绕例题这一中心发散,例题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教学机制,在本堂课得到充分体现。

3、改编例题促思辨,提高反思能力。

反思是一种学习和生活的策略。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学中,如能适时地运用改编例题、习题促进学生进行思考、辨析,进行前馈控制或反馈矫正,一方面可以达到有效防治错误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1)前馈控制。即教师根据教学规律或班级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在解答有关问题时易错的一些情况,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对比、辨析,防患于未然。

2)反馈矫正。即当学生在练习中发生错误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通过改编例题或习题让学生继续练习,学生在继续练习中产生顿悟,从而有效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提高反思能力。、

三、抓住典型,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数感与直觉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要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六年级数学教学也是如此。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一些典型题型,分层递进,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感将是十分有益的。

如有位老师在讲解型如:“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2:

1,按角分这个三角形是( )角的三角形。”这一类题时,通过分层递进,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耐人寻味。

第一层次:求出三个内角判断法。这是学生开始时常用的方法。因为求得三个内角分别为°,由此判断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落形。

第二层次:求一个角判断法。“我们能不能只求出一个角就能判断出这个三角形是什么角的三角形呢?

”学生通过思考懂得:只要求出最大的角,因为最大的角是90°,所以这个三角是直角三角形。这一层次比第一层次学生思维上进了一层。

第三层次:直接判断法。“我们能不能不求出任何一个角,直接从三个角的比份上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角的三角形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通过讨论,学生懂得:因为3=2+1,最大的角的度数等于其他两个锐角的和,所以可以判断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总结出:

如果最大角的比份等于其他两个角的比份之和,则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如果最大角的比份大于其他两个角的比份之和,则这个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

如果最大角的比份小于其他两个角的比份之和,则这个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

学生的思维,在本堂课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学生的数感得到落实,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随机复习,完善结构,创设学生终身发展的空间与平台。

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一。六年级教学的难点之一,在于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知识遗忘、缺陷较多,知识的综合更成问题。如何来解决这一难题呢?

“寓复习于是六年级平时的教学之中,帮助学生逐步完善知识结构”是许多老师的经验之谈,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妙药。只有这样,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

如果我们细细研究一下六年级的数学教材,不管是哪种版本,编者在编排新知的巩固练习中处处渗透着对旧知的巩固。如在分数四则运算的几个章节里,就安排了“归一应用题”、“常见数量关系”、“平均数应用题”等旧知的复习。如果在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的同时,抓细抓实,采取“讲一题、带一串”的方法,平时就帮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适时地对学生知识的缺陷和遗忘进行补救,对最后的总复习定将会起到巨大的缓冲作用,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将随着平时的复习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稳定,这样,不仅提高了六年级教学质量,也为学生的今后的发展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六年级数学教学将显得责任更重大。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六年级数学教学也是摆在全体六年级老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

用新课程理念教好六年级数学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用新课程理念教好六年级数学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用新课程理念教好六年级数学。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开展实验或正式实施。作为第一二学段过渡的六年级,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六年级目前使用的老教材,为了使学生能适应第二学段也即初中的学习,用新课程...

六年级数学《课程纲要》课反思

课程纲要 分享课,对我来说虽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还是比较陌生的,通过与同组老师的交流及主管领导的培训,我对 课程纲要 分享课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认为要想给学生们上好这节课首先老师自己要弄清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这节课中想向学生传达一个什么样的信息?怎么让学生在这节课中有所收获,怎样能够检测学生达...

六年级数学课程说明书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说明书。2014 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师 xxx 一 教材分析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总结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体现新的教材观 教学观和学习观,采取了可行措施,教材具有创新 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