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实录与反思

发布 2024-04-30 21:40:09 阅读 4155

精品资料欢迎**。

录与反思。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单元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让学生主动经历探索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

本课时选取的素材是类似与我国古代的传统数学名题鸡兔同笼问题,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继续感受替换的数学思想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中,我始终都是着眼于帮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方法,感受解题策略。下面以一个教学片段的实录来阐述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思考。

实录:1,出示例题: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一共租用了10只船。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几人。

1)自己把题目读一读,你能找到那些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先自己想一想,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并动笔试一试你的策略是否有效。2,组织交流。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1)生:我打算先凑一凑。算一算如果大船有1只,小船有9只,一共能坐多少人,再和42人比较一下相差多少人。

师:好,我们把你的意思用**列出来。大船只数小船只数总人数和42人比较19

15+39=32少了10人。

师:请大家想一想,这里的少了10人是什么意思。

生1:在这10只船中,能坐船的人数比实际坐船的人数少了10人,生2:也就是如果大船是1只,小船是9只时,就会有10人没有坐到船。

师:是啊,还有10人没有坐到船,说明我们凑的1只大船,9只小船不合理,哪种船太少了呢,可以怎样调整呢。

生:大船太少了,我想把大船改为3只。

师:如果大船改为3只,那么这时小船就是租了几只,为什么。

生:小船7只,因为题目中说大船,小船一共是10只,船的总只数是不变的。师:好,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这时的总人数情况。大船只数小船只数总人数和42人比较1

精品资料欢迎**。

15+93=32少了10人37

35+37=36少了6人。

师:能分析一下,少了6人,说明什么吗,可以怎样调整生:少了6人说明还有6人没有坐到船,大船还是太少。师:你想怎样调整呢。

生:可以把大船改为5只,小船也改为5只。师:好,我们继续来算一算。大船只数小船只数总人数和42人比较19

15+93=32少了10人37

35+37=36少了6人55

55+35=40少了2人。

师:看到少了2人你又想到什么呢。

生1:大船还是太少,再调整为大船有6只,小船有4只。圣2:大船肯定是6只。师: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生2:一只大船比一只小船多坐2人,现在还有2人没有坐到船,那么,把一只小船替换成一只大船,就可以多坐2人,所以,大船再多一只就够了,所以大船肯定是6只,小船就是4只。

师:大家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吗,我们可以计算验证一下。大船只数小船只数总人数和42人比较19

15+93=32少了10人。

精品资料欢迎**。

35+37=36少了6人55

55+35=40少了2人64

56+34=42正好。

生3:我觉得不用这么凑,从第一次凑了1只大船,9只小船少了10人可以看出还有10人没有坐到船,那么把一只小船替换成大船就可以多坐2人,102=5只,说明要把5只小船替换成大船,所以大船就是6只。

师:说得多好呀,同学们能想明白吗刚才我们用先假设大船有1只,小船有9只,再用列表假设再调整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当然在调整的过程中,同学们也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进行了合理的替换,有的同学还能通过大小船之间的关系,很快替换到最后的结果,非常了不起。回顾一下,在这个过程中,你是怎样来思考的,运用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呢。

生:我们运用了列表的策略,替换的策略。

师:是的,其实大家还用到一个重要的策略:假设的策略,在替换之前,大家先假设大船是1只,小船是9只,这就是假设。

生1:老师,我想直接假设大船5只,小船5只,可以吗其他学生(异口同声地):当然可以。

生2:老师,我直接假设大船有6只,小船有4只,可以吗(全班大笑)

师(笑):当然也可以,如果你足够幸运的话!

2)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围绕周**的想法展开了交流,通过列表,替换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是画图来想的。先假设这10只都是小船的。我想,假设这10只都是小船,那么一共可以坐30人,差12人没有坐到船。

师:好,我们用图画把他的意思表示出来。假设10只都是小船,那么可以坐310=30(人),还差42-30=12(人)没有坐到船。师:那么应该有几只大船呢为什么。

生:应该有6只大船,因为把一只小船换成大船就可以多坐2人,122=6只,所以大船就是6只。

师(边画图边引导思考):大家明白吗,我们一起来想一想。还差42-30=12人没有坐到船,那么我们必须要把一些小船换成大船,一只小船换成大船可以多坐2人,两只小船换成大船可以多坐4人,要几只小船换成大船就可以让这12人都坐到船呀。

生:6只。师:对,要12(5-3)=6只大船。师:那么小船要几只呢。

精品资料欢迎**。

生:10-6=4只。

师:根据算出的答案算一算,是不是正好能坐42人,你会检验吗生:

3,引导回顾解题过程,感受替换的策略。

师:回顾一下,刚才这个问题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呢。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1:这两种方法都是先假设的,第一种方法先假设有9只小船1只大船,第二种方法先假设10只都是小船。

生2:这两种方法都要把小船替换成大船。生3:这两种方法都要算比42人少了几人。

师:是啊,大家观察比较得很到位。这两种方法实质上都运用了假设,替换的策略。

列表中,有的同学是逐步调整替换的;先假设10只都是小船再画**决问题的方法中,大家是找到大小船之间的关系直接替换到位的。

师:除了可以假设10只都是小船,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找出答案呢生:假设10只都是大船。

师:好,可以结合画图的方法在自备本上做一做。(学生完成后再次组织交流)4,组织对比,发现规律。

师:刚才,解决这个问题时,有的同学是从1只大船,9只小船开始假设再调整替换的,有的同学是从全是大船开始假设的,也有从全是小船开始假设的。你觉得假设后怎样替换能比较快的找出答案呢5,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兴趣。

师:实际上,今天我们接触的问题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题之一,古人我们称之为鸡兔同笼问题。它出自与我国古代的一部算书《孙子算经》.

书中的题目是这样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大家看,多么了不起啊!反思之一:

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在过程中寻找有效的,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策略的获得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经历一个解题过程中的感悟过程,教学时,在学生在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后,我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并试一试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促使学生尽可能地调动已有的经验,运用已有的解题策略去尝试解决问题,使学生对自己的策略是否可行有一个初步的估计和体验。而后,老师组织学生展开交流,在交流与碰撞中逐步深入的体会假设,替换策略的运用过程极其价值。反思之二:

数学问题的研究方式要顺应学生的思维特点,激发起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给学生以自由思考,自由表达的空间,这样学生的兴趣才会浓起来,思维才能活起来。鸡兔同笼问题相对是比较抽象的,教材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划船问题,本身容易激发起学生研究的兴趣。再加上画图,列表与假设,替换策略的整合运用,使学生直观地把握了替换过程中的道理,感受到替换策略的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从而能自觉地接受这种数学思想方法。

在展开研究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其展示思维过程,组织全班同学参与到和他的讨论之中,并且尊重该学生的选择,并没有硬。

精品资料欢迎**。

牵着学生去关注与42人相差的人数与每只大小船能坐的人数差之间的关系,而是顺应于学生的思维,学生想把大船调整成几只就把大船调整成几只,按照他们的想法组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探索的价值,获得成功体验。因此,课堂中才会有学生产生了更多不同的假设方法,有假设大船5只小船5只的,甚至有开玩笑说假设大船6只小船4只的,最终使学生认识到只要不违背大船,小船共10只的条件,假设的方法是很多的。反思之三:

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最终要指向问题的解决。有的人认为,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重点是感受策略,而忽视了学生是否真正能解决问题。我认为不其然,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又何谈对策略的感受和领悟呢。

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使学生认识替换策略的存在,也要让学生充分经历替换的过程,能在解决具体问题中有效合理地运用替换方法解决问题。

如何进行替换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我顺应学生思维,最初是根据1只大船9只小船能坐的人数比42人少了10人,使学生直觉的认识到大船太少,要增加大船,减少小船;而后,经历这样几次调整后,学生开始关注到少了的人数与大船小船能坐的人数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这时,我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因为这一步的理解是最难的,对一大部分学生来说,还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才能帮助理解。我在这个环节,把重点定位在感受替换的策略,开阔学生的思路,通过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的问题,促使学生寻找不同的解题策略。

在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直观图画与数学思考相结合,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替换的依据,从而真正把握替换的方法,使学生在经历对比之后能自主选择和运用较为简单,直接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反思之四:

要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特点,能根据问题呈现的特点选取合适的解题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很多,光我们教材从四年级开始编排进去的,学生耳熟能详的,就有列表,画图的策略,倒推,替换的策略等等,再加上学生在平时数学学习中提炼的举例的策略,假设验证的策略等等。这些策略,有些是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方式的,有些是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的;而且,不同的策略,有其适合使用的不同问题。因此,我认为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特点,帮助学生能根据问题呈现的特点选取合适的解题策略也是有必要的。

同时,要沟通各种策略,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灵活的,不是贴标签,套公式的,解决问题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教。

精品资料欢迎**。

学中,我提出回顾一下,刚才这个问题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引导学生既感受到用替换的策略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又让学生感受到解决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策略,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

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总之,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能使其终身受用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是更重要的。

我想这也许是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目的所在吧。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试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试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试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班级 姓名 1 填空题。1 1元钱买4分一张和8分一张的邮票共20张,应买4分的邮票 张。2 有一堆 400万,有大 小两辆汽车,大车一次拉7方,小车一次拉4万,运完这堆 拉了70车,大车拉了 次。3 某次数学竞赛共20道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试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试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编者按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试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试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班级 姓名 1 填空题。1 1元钱买4分一张和8分一张的邮票共20张,应买4分的邮票 张。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解决问题的策略 假设》教学反思

教学例题2时,一是组织猜想,引发假设,拓展思路。在创设情境后可以让学生猜一猜可能是10只怎样的船。通过猜想启发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指出自己的假设,激发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营造解法多样化的氛围。二是验证假设,引导替换,有序思考。每一个学生都要对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看这些船是否正好能坐42人。如果学生的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