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理智的青春更美丽》优秀课例

发布 2024-04-30 12:50:04 阅读 4908

思维之光耀法治课堂。

烟台市第二中学纪欣欣。

执教心语:一、教材版本。

鲁教版五四学制初中《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青春的脚步青春的气息》,第四课《青春多美好》,第二项目《理智的青春更美丽》。

二、目标确立。

一)课标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能力: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1.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1.2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课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烦恼,主动调控好自己的青春期心理。尝试解决青春期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逐步增强自我调适能力。掌握一些克服青春期烦恼的科学方法 。

我认为课标的要求落实到课本上就是第二单元的两个专题“人们说我长大了”“青春多美好”。第3课“人们说我长大了”,主要引导学生认识青春期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变化,重点是如何积极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感受成长的力量,体验成长的喜悦,促进生理和心理协调发展。第4课“青春多美好”,主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体会青春的美好。

二)教材分析。

理智的青春更美丽》是鲁教版五四制《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第二项目的内容。本单元是整个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集中进行青春期教育的单元,它帮助学生认识青春期,安全愉快度过青春时光。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本单元共设置了五个项目,让学生从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到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调控青春期的心理,再到最后的总结升华感受青春之美,珍爱美好青春。

如果说第3课侧重帮助学生解决青春期生理方面的问题,那么第4课侧重帮助学生解决青春期心理方面的问题。其中《理智的青春更美丽》这一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合理调控自己的心理冲动,解决好青春期烦恼,为接下来赞美青春做好铺垫。教师高效的上好这节课,让学生全面认识青春期心理冲动,克服心理冲动,积极健康的度过青春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进入了青春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处在多风多雨时节的少男少女,心理活动显得激烈、动荡,经常会经历情绪的波动或感情的骚动,极易因为一点小事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失去理智,出现心理冲动,冲动行为往往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甚至出现道德失范乃至违法犯罪,误入生活禁区,影响其自身发展。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教育有很好的针对性,在实践上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确立这样一个生活主题,符合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是学生自身成长的客观需要。

四)自我背景性经验剖析。

我2011年毕业于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012年就职于烟台市第二中学从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至今已有五年多。在一线教学的这五年,我每天接触的是思维活跃,充满活力的少年,看见他们我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青葱的中学时代。但是这些少年和我当年又有很多不同,时代在变化,家庭教育观念在变化,少年的心理也更加丰富多彩,这一切都促使我俯下身子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充分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要。

我和他们成为良师益友,他们更愿意称呼我为“姐姐”,基于此我搜集到很多处于青春期的他们遇到的关于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这里面不乏关于心理冲动的话题。我想正是这些生活化的素材使我萌发了设计本节课的念头,更好地体现德育回归生活,创造生活的课堂。

为了创设生活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帮学生解决青春期遇到的心理烦恼,科学调控心理冲动,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交流现实生活中因冲动酿成不良后果的案例,认识青春期冲动可能造成的后果,增强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珍爱生命。

2、开展反思、践行等活动,理解自己性格中潜在的心理冲动,学会理智调控自己的心理冲动。

3、学会妥善处理与父母、老师、同学的矛盾冲突,学会理解、谦让、尊重。

三、流程简介。

一)教学流程。

二)设计意图。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长期以来,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给人的印象是空洞的“说教”,教师讲,学生听,把道德、品德从学生的社会生活中剥离出来,以知识的机械复制、行为的刻意规训为主,导致学生主体意识弱化,知行不能统一。

因此,在初中学生品德初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的感受与体验,走进学生的生活空间,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植根于丰富的生活情境之中,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鲜活的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思维能力的同时,致力于品德情感的浸润和培植,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从而实现学生品德的自主建构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设计本节课的用意所在。

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我将本课的两个层次“冲动是‘魔鬼’”、把握自己”设计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冲动是“魔鬼”。本环节设置两个活动,活动一“微信来客”介绍一位叫做青春的同学给老师发微信讲述最近自己经常对同学、对父母不耐烦,一点小事就发脾气,大家都觉得他变了,自己也很郁闷。引导大家认识冲动行为,并讲述自己或者他人,看到的或者听到的关于冲动的事件,初步了解冲动的后果。

活动二:社会关注。为学生展示青少年因为一时冲动违法犯罪的案例,进一步认清冲动是“魔鬼”。

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们了解青春期的我们会有哪些冲动行为,出现心理冲动是正常的,但若调控不好,就可能做出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害人害己。

第二环节,理智是“天使”。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置了三个活动:“心理诊断室”,一步一步帮青春同学克服心理冲动,排解冲动带来的不良情绪,并为“青春”不烦恼续写结尾;“榜样的力量”,用形象生动的方式讲述名人伟人调控冲动的故事,学生从中领悟所要掌握的道理,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我有高招”,通过帮助“青春”摆脱烦恼,学习榜样,让学生回归自身,为同学们的冲动行为提出化解办法。此环节活动设置的目的为了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把握自己,学会调控冲动的科学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环节,书写青春。本环节是感情升华,明理践行环节。我设置了情感升华活动: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xx我想对你说……我会这样做……通过这一活动的设置,使同学们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敞开心扉,反思冲动行为,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学会尊重、理解和宽容。

四、精彩片段。

片段一:创设生活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冲动是“魔鬼”环节中,我向同学们展示昨晚收到的一位《微信来客》的信息:老师您好,我是六年级学生青春。近来,我的生活似乎一片黑暗。

我总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往往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动肝火。昨天晚上,妈妈趁我上厕所之际,翻看我的日记本,我看到后非常生气,一把抢过日记本,还朝妈妈大声吼叫,见了面也不和她说话。今天上数学课时,老师让我到黑板做题,我一紧张就没做出来。

下课后,同桌小刚说:“你脑子进水了,连这种问题都不会?”当时我就火冒三丈,二话没说一拳打在他的脸上,鼻子立刻鲜血直流。

现在我和小刚的关系降到了冰点。同学们都说我变了,不再是那个阳光开朗的男孩子了。我很郁闷。

请您帮帮我。

展示完微信内容,我提出问题:青春同学为什么郁闷?你们遇到过类似的经历吗?

学生写出自己或者他人,看到的或者听到的关于冲动的例子,并找同学上台分享。在他们分享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他们对冲动事件印象深刻,尤其在描述冲动行为发生时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格外细致,声音颤抖,有的甚至情绪很激动,或义愤填膺或默默流泪。学生们的情绪非常复杂,他们既有深深的悔意,又有不知怎样解决的烦恼。

我注意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总结道:同学们年龄虽小,但是感情却很丰富,容易感动、激动,但是也很容易冲动,这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任由冲动发展下去,不加调控的话,大家猜想一下后果会是怎样?

接下来请大家带着问题一起走进“社会关注”,共同**冲动的危害。**展示:中学生因一时冲动翻越护栏,违背交规,影响交通;与父母一言不合离家出走;考试成绩不理想割腕轻生;手机被老师没收欲跳楼自杀等。

看**的过程中,学生**现很多声音,有责骂声,有叹息声,甚至有不屑的笑声。我及时掌控课堂,顺应学生的反应提出问题:同学们发出这么多声音想必已经意识到他们行为的鲁莽可笑之处,请同学们进一步谈谈这些冲动行为产生的危害。

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具备一定的总结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后,交流答案。同学们的回答大多具体零碎,缺乏概括性。

有的同学提到了冲动会破坏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会失去友谊,有的同学说冲动会丧失生命等等,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及时捕捉学生回答中的合理成分,把放大了的学生的思路及时收回到课堂,并定格放大学生回答中的精彩。例如在谈到冲动会失去生命时,我捉住重要教育契机及时引导:当今社会,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频繁发生,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同学们,生命对我们来说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青春年华,遵守法律法规,莫让冲动的洪水毁了我们的大好青春。进而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珍爱生命,远离冲动。这一活动结束后,我用过渡语:

同学们,与其我们在这里为自己曾经的小冲动后悔,为别人的青春年华悲痛叹息,不如我们一起找到克服冲动,把握好自己的方法,把“魔鬼”从我们中间赶走,让自己的青春过得充实而有意义。顺利过渡到下一环节。

此环节选取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例子创设情境,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自然拉近了学生与课本的距离,使课本的文字变成有血有肉的场景,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教学中我运用自然的过渡语衔接,及时的点拨总结,丰富学生的体验,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片段二:问题巧设,增加课堂思维含量。

在理智是“天使”环节,我继续针对《微信来客》的烦恼展开教学。我对同学们说:大家知道我是怎样回复青春同学的吗?

我发给青春同学一段**,**《打水仗风波》内容介绍,大壮和晓栋是好朋友,两人在海边打水仗,打着打着恼了,扭打起来,大壮的一句话:“有本事沙滩上见”激怒了晓栋,不甘示弱的往沙滩走去。此时不知谁说了一句“你们也不怕被人笑话”提醒了晓栋,他想到了如果打起来会影响浴场其他人正常游玩,还会有损中学生形象,给烟台文明城市抹黑。

于是,他强压怒火,“临阵脱逃”,到海边散步看美景呼吸新鲜空气。至此“战火”熄灭。看完**,我发微信问青春:

晓栋是怎样及时熄灭“战火”的?他用了哪些方法?对你消除烦恼有哪些有益的启发?

抛出的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具有很好的思维含量。学生与青春同学共同面对问题。学生们积极回答,气氛热烈,课堂温度瞬间提升。

同学们交流的答案都很有效:他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他选择离开冲动的环境,去欣赏美的风景,使自己心情开朗;他在动手之前进行了三思,想到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等等。用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更会使课堂锦上添花,学生在合作**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激**花四射。

接下来进入“心理诊断室”,为青春同学排解冲动带来的不良情绪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对于烦恼一,于越同学这样说道:“老师,我和妈妈之间也因为日记本的事情发生过矛盾,我当时都气哭了,把日记本也撕了扔了一地。

妈妈当时也很伤心。至今回想起来我仍然很后悔。”我追问:

你为什么后悔?觉得自己**做的不好?于越动情地说:

“我当时不该朝妈妈吼,不该撕日记本,并且我赌气好长时间没理妈妈。”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你也冷静下来了,老师问你:“如果当时让你站在妈妈的角度考虑问题,你会怎样做呢?

”于越同学说:“我会考虑到父母这样做都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如果孩子将父母的关心扔了一地的话,作为父母的心都会变凉。我平时应该多尊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多与他们沟通。

”我对于越同学的回答给予了肯定,同时告诉她:如果妈妈听到你的话肯定会高兴的眼泪流出来,希望一会儿在后面的环节中你能够和妈妈有效沟通,弥补后悔。我告诉同学们遇到问题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为他人所想,就会多一份理解和宽容。

在循循善诱的追问和明理中,同学们能够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帮助青春同学缓和他与妈妈之间的关系。另外崔贺同学还提出了另一个方法:“我觉得青春同学遇到烦恼没有憋在心里,而是给老师您发微信诉说,这也是排解烦恼的一种方法。

”崔贺同学思考的这一点同学们都为之点赞,频频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青春看完老师发给他的**,眉头也舒展开来,心情放松了许多,但是好面子的他不知该怎样缓和与同桌的关系?请给他出出主意,续写结尾。

有的同学说主动和他赔礼道歉,有的同学说进行一次数学比赛,还有同学说打一场篮球。其中公硕同学说可以用幽默化解的方法缓和冰冷的关系,可以在偶遇的路上这样说:“我的独木桥和你的阳关道竟然是同一条路,看来我们真的是志同道合啊!

”一句话化解尴尬,重拾友谊。通过帮青春同学排解烦恼,学生们基本上掌握了把握自己,合理调控冲动的方法并得出共同的结论——理智是“天使”。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总结

四 开展特色活动,秉全人教育 我们开展了两次辩论会,学生积极准备,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活动的反响也很热烈,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敢于发表观点和自己的想法,为学生提高自身收集材料整理材料 语言表达 思辨能力等方面提供了锻炼的机会。五 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

2019 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四年级公共课。道德与法治 50分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法律保护了我们的 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等。2.法律由制定和颁布,具有和 3.刑法是规定 和 的法律。4.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 5.日常生活中,基于履行职责的需...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三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懂得生活离不开法律 法规,同时也要利用法律 保护自己的权利。2.树立宪法意识,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3.识记宪法 国家机构的含义 组织体系。4.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5.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