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原理 10年10月学

发布 2024-04-13 16:45:08 阅读 5754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激化。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他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以唯心主义形式叙述)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

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

二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物相分离。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2.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

3.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业立。

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等人的理论。

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本,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麦必要基础。

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当今,马克思主义既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又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

2 现今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是多方面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回答这些课题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发展。

3 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已有基础,必须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前后相继、一脉相承。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是十分严肃、十分艰巨的工作,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简单化、庸俗化。

一、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答: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答: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认识世界和发行世界的伟大工具。

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4、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三、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答: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经济学;3、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除去上述理论**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与当时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影响尤为巨大。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方**和价值观的统一。

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世界能不能被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如何正确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以联系、发展的状态存在,还是以孤立、静止的状态存在的,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或形而上学不是同唯物主义相结合,就是同唯心主义相结合。

3.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存在着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一元论有两种,唯心主义一元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一元论(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四个明显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

第。一、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第。二、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第。三、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的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否认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的绝对性,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或主体,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6.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7.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

8.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三个基本特点: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三种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9.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以及其他各种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如果只见事物之间的区别不见联系,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只见联系不见区别是相对主义的观点。

1.联系的含义及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事物各要素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是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的。

2.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认识事物联系的复杂多样性,对于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尽可能地从各个方面来把握事物的各种联系。其次,必须抓住事物中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避免出现不同的联系不分主次甚至本末倒置。要特别注意避免只看到直接联系而忽视间接联系的片面性倾向。

2.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1 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2 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唯物辩证法坚持两点论,形而上学坚持一点论。

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3.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1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2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3 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5.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基本内容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即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和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6.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犯“一点论”的错误。

4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在研究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主次不分,不抓重点,平均使用力量,就会导致“均稳衡论”。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互相包含、内在统一的。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坚持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既要抓住主流,坚定信心,又不忽视支流,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都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具体表现。

10月三基考试试卷

2018年10月三基考试试卷。姓名科室评分。一 选择题 每题2分,共40分 1 确定深昏迷最有价值的体征是 a 对外界环境无反应b 全身深浅反射消失c 呼之不应d 眼球固定e 血压下降,呼吸浅快。2 当脑膜刺激征阳性,无局灶性脑定位体征时,若突然起病最可能的诊断是 a 脑膜炎b 病毒性脑炎c 蛛网膜...

08年10月犯罪学I

一 单项选择题 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以下犯罪防控系统的措施中,属于微观性预防的是 a.倡导主文化b.克服社会弊端 c.提高家庭结构的合理性 d.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2.在下列犯罪防控系统的措施中,不属于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的是 a.搭建自行车棚 b.开展就业指导 c.加强旅馆业的管...

XX年10月大学实习报告

xx年10月最新大学实习报告。实践出真理,只有自己亲手去尝试了才知道怎么做,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最新大学实习报告范文,大家学习。最新大学实习报告范文一。转眼间,三年大学生活已经接近尾声,毕业的钟声将要敲响。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成为毕业生们必经的道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