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集体备课教案

发布 2024-02-09 14:25:06 阅读 2318

教案。20古诗两首【教材简析】

本单元选取的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都是引导学生在感受爱、表达爱、奉献爱的过程中体会爱的重要性,把握正确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古诗两首》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抒发了人世间最普通的友人离别之情,作为感情基石,为学生学习后面的课文打下了基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

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

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安西是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x疆库车附近。友人元二将要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

情别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使人不难想到这对好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学情分析】

两首古诗所表达的感情,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四年级是学生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发展的过渡期,学生的书面言语能力比较弱。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是脍炙人口之作,无论从斟词酌句还是写作技巧上,对学生的语文能力都有相当高的要求。要通过含蓄的诗句理解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教学目标】

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大意,通过赏析诗人以景写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表达的深刻感情。教学难点。

通过“情”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

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法学法。

主要教法有“谈话法”、“情景教学法”、“重点字词品味法”、“角色体验法”等。

主要学法有“想象画面法”、“联系生活法”等。教学准备教师:多**。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激趣导入,介绍李白。

背诵《赠汪伦》: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别深情,引出另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李白)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

3.品读诗题:题目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谈谈对古诗题目的理解。)。二、复习方法,初读感知。

复习古诗的学习方法:

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

成诵。2.初读感知。

1)自读自悟: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诗的大意。

2)查读正音:通过指名朗读古诗,及时正音。(3)集体交流:

你读懂了这首诗的哪些地方?(4)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品诗句,明诗意。理解第。

一、二行诗的意思。

1)谈话:李白与孟浩然是什么关系呢?你怎么知道的?

2)请喜欢读第。

一、二行诗的同学,起立朗读。(3)指名说诗意。教师适当点拨如下:

西辞:从西边离开。(展示地理图,由图可见黄鹤楼在扬州的西边,所以孟浩然由西向东顺流而下)

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象浮动的烟雾。(指导想象鲜花盛开的景象)

谈话:这两行诗分别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间,所以前两行诗是叙事。请用重点符号勾画出关键词。(“黄鹤楼”、“三月”)

4)齐读第。

一、二行诗句。

过渡:在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的三月送别朋友,诗人是怎样的心情?

2.理解第。

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1)请喜欢读第。

三、四行诗的同学起立朗读。(2)谁愿意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学生各抒己见)老师相机指导如下:

孤帆:一只孤独的帆船或一片孤独的帆船。(并不是江面上只有一只船,这里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唯:唯独,只。(也体现出诗人对朋友的担忧)天际:天边,天水之间。

3)自由朗读全诗,同桌互相说说整首诗的意思。(4)指名汇报说诗意。(5)全班齐读全诗。四、朗读诗句,体会诗情。

谈话:刚才我们理解了诗意,老朋友孟浩然要远去他方,诗人李白送别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依依惜别,难舍难分,情深意长)

2.提问:谁愿意把这两行诗读出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这两行诗中哪两个词最能体现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体现出诗人对朋友的无限眷恋和牵挂呢?(“孤帆”、“唯见”)

3.请同学们想象“孤帆远影”、“长江天际流”的景象。

体会作者的心情。

4.师导:这两行诗借景抒情,体现了诗人与朋友的情意比江水更深,比江还长,应该读得怎样?

(舒缓而情深意长)5.请男生来试一试。(读后,女生评,师评)6.

请女生再来读一读。(读后,男生评,师评)7.齐读。

五、扩展延伸。

谈话:听了大家情深意长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看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位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离去,看啊看啊,直到船只消失在天水之间。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会想些什么呢?

2.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交流)3.指名上台汇报交流,互相评价。

这一别不知何时再相见了;江水啊,请把我的好朋友平安载到扬州吧,朋友,你慢慢走吧,我们会再相见的)六、总结,诵读。

谈话:悠悠黄鹤楼,依依惜别情,同学们,请合上课本,闭上眼睛,让我们用深情的诵读再替李白送一程孟浩然吧!

2.全班起立诵读全诗。

3.同学们,学完这首诗,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七、作业布置。

诵读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二课时学习《送元二使安西》一、激情入境,揭示课题。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谁有知心朋友?(指名谈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觉。)

2.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情投意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原因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

于是,在和朋友分离之时,人们就会写一些诗或来送给朋友。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名言或名句?

3.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唐朝,来到长安城,来到咸阳,来到距离咸阳二十里外的渭城。那里,有两位朋友,正在惜惜离别。

今天我们学习20课《古诗两首》的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

4.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过了课文。谁知道“使”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安西”是个什么地方?二、初读古诗,掌握大意。

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学生读诗,适时纠正错误读音。

教师相机强调多音字,区别不同意义的多音字的读音,并让学生组词。(舍、朝等)

3.学生默读古诗,要求结合注释,理解诗意。(1)请大家默读古诗,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注释思考这首诗讲了什么?

2)同桌之间先试着说一说。(3)指名学生说全诗大意。

4)指名学生具体生动地概括诗的大意。

5)教师总结诗意,学生回顾体会古诗中朋友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境。

3.学生同桌互读,要求读出感情,注意节奏。(1)师配乐范读古诗。

2)学生多种方式读诗,教师指导有感情地读诗。(学生互读、师生共读、教师范读、指名读)。(3)学生配乐齐读。三、想象画面,走入诗境。.理解第。

一、二行诗的意思。

1)我们来看这两个字“朝”、“舍”,它们在诗中怎么念?把这两个字放回诗中多读几遍。边读边想: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小雨,柳树,客舍,酒宴。

)(2)师: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的更加苍翠欲滴,你。

觉得这景美吗?让我们带着这感觉一起美美的读一下。(生齐读)

3)引导学生背这两句。指名背诵。2.

了解西去的背景,明白西去路途的遥远及艰辛。(1)从课题我们知道元二要去安西,也就是现在的x疆维吾尔自治区。两地相距大概有3000多里。

在古代是没有火车、汽车的。可以想象在古时那得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旅途中元二可能会经受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

气候、路上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事等等。

2)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经常有关于**或外交活动。从军或出使阳关(唐出使西域的必经之路)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但作为好友的王唯,他想到好友要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想到好友要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于是,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他的朋友。

这份情可谓重矣!此时,他们来到了一家小客栈里。正在惜惜相别。

让我们来看诗的后两句。一起读一下。

3.生齐读。(注意听学生的发音是否正确。尤其是“故人”)

4.抓“劝”、“更”想象当时情景,师生互动谈话,进行多元感悟。

1)师:“好一个“劝”字啊!我们想一下这是谁在劝?

说说你的理由。

5.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师生对话。

师:王兄,多谢你从长安赶来送我,你的这份情,我元二领了,来让我们干了这杯酒。

师:皇上此次派我去安西,我一定会不辱使命,扬我大唐雄威。只是,家中老母年纪已大,想到不能在娘身前尽孝,心中又平添几许惆怅,还望王兄,常去看看她老人家。兄弟在这里谢你了!

师:我实在舍不得你们啊,还有家中犬子尚还年幼,就请王兄,多加指点。.

师:这是他们在互相劝。是啊!

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啊!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啊!而现在两位情深意重的好友就要分手了。

让我们带着这份痛心,这份难过,这份不舍,这份依恋,一起读这两句。

6.就这么喝啊说啊,说啊喝啊,不知不觉,分离的时刻到了,不得不分开了。什么也不说了,什么也不能说了,就让所有的情都化在这杯酒里吧。

那就更进一杯酒吧!读。7.

一个“劝”字,一个“更”字,生动的描绘出朋友之间那种难舍难分的情。四、总结升华。

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自有知音人。除了友情,还有亲情,乡情,师生情等等,等等。用你的心去感受人间真情吧!

课下同学们可以找一下王维的其他诗篇进行阅读积累。五、布置作业。背诵、默写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叙事抒情写景借景抒情送别。

依依惜别之情依依惜别之情附:相关链接送别诗几首。

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集体备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 集体备课教案。0古诗两首 教材简析 本单元选取的三篇精读课文 两篇略读课文都是引导学生在感受爱 表达爱 奉献爱的过程中体会爱的重要性,把握正确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价值观。古诗两首 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抒发了人世间最普通的友人离别之情,作为感情基石,为学生学习后面的...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集体备课教案

教案。20古诗两首 教材简析 本单元选取的三篇精读课文 两篇略读课文都是引导学生在感受爱 表达爱 奉献爱的过程中体会爱的重要性,把握正确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价值观。古诗两首 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抒发了人世间最普通的友人离别之情,作为感情基石,为学生学习后面的课文打下了基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集体备课教案

教案。20古诗两首 教材简析 本单元选取的三篇精读课文 两篇略读课文都是引导学生在感受爱 表达爱 奉献爱的过程中体会爱的重要性,把握正确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价值观。古诗两首 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抒发了人世间最普通的友人离别之情,作为感情基石,为学生学习后面的课文打下了基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