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下颐和园设计思路教案反思

发布 2024-02-09 06:05:08 阅读 5598

16 颐和园的设计思路。

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长于鉴赏的乾隆皇帝有诗云:“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第16 课《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

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以游览的路线为线索,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内容的优美。

2)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陶冶,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能力目标:通过对词句的理解,读懂课文,能根据游览图说说作者的游览路线;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大而美的特点。

2、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其中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也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本课选用“以读代讲,整体感知,揣摩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本课语言生动优美,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有感情地读,再现出这一幅美丽的画卷,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爱美的情趣,增强语言感受力。本节课中我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个性培养,注意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利用多**课件创设“情景”,加强“协作”。

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让其学会,会学,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表象积累,拓宽学生视野;教学中,在教师精心制作的课件的指导下,让学生在面对资料**影片以及文本资料身临其境,学生很容易理解“耸立”“葱绿”等词语的含义,体会“湖面微风轻拂”“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的意境,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学生的学习方法:朗读入手,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美;通过读、看、讲、写结合,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16、颐和园。

教学要求】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了解课文中“横槛、神清气爽、琉璃瓦、金碧辉煌、堤岸、画舫、掩映、闪闪发光”等词义,并体会“几乎”的用法。

2、默读课文根据过渡句,了解作者游览路线。

3、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4、感受北京的颐和园景色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收集所感兴趣的祖国名胜景点的**和资料。多**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受园林美景。

1、同学们,首都北京有一座著名的园林“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部,是清朝皇家避暑的行宫,又称夏宫,是我国现在规格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典园林,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游览北京的颐和园。

出示课题: 重点看清“颐”的笔顺 (书空左半部分)

齐读课题。2、让我们随着摄像机的镜头去领略一番。

******,感受美景。

3、用文中的一句话总结一下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了解游览路线。

1、过渡: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作者在整个游览过程经过了哪些地方呢?请大家轻声朗读课文,把表示地名的词圈出来。(交流)

板书: 长廊。

万寿山佛香阁。

排云阁。昆明湖十七孔桥。

2、再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介绍自己的游览路线的呢?用“ ”划出有关语句。

学生交流。(**出示过渡句)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作者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都用了一句句子连接起来,这些句子写得很有顺序,看了让人一目了然。(**出示:在“绕过、走完、登上、下来”等词下加上红点),这些词语用得多准确啊!

引读过渡句。

3、语言训练:谁能看着地图,说说作者的游览路线。

4、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一定的游览路线,向我们介绍了他所游览的景点。(板书:按照一定的游览路线)

三、突破重点,掌握游记方法。

1、过渡:作者游览了那么多景点,你最喜欢哪一个景点呢?小组学习,说说喜欢的理由。

2、**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你们最喜欢哪一个景点,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3、学生交流,**随机出示相应小节。

长廊。红漆的柱子,绿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看图理解“700多米”。(700多米相当于70多个教室相连,一眼望不到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出示横槛上的画,朗读指导。(有8000多幅,要读出长廊长,彩画多,设计奇的感觉)

小结:作者就是用这些句子写出了了长廊长、颜色美、彩画多、设计奇的特点,同时写出了颐和园的美。

引读课文。万寿山。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出示**,解释琉璃瓦。质疑:为什么要用黄色的琉璃瓦而不用绿的呢?

(佛香阁建筑在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阁高40米,有8个面、3层楼、4重屋檐;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

佛香阁是乾隆皇帝和太后来住的地方,黄色是皇帝用的,黄色表示皇帝的气派,壮美,象征着皇家气派。)

指导朗读。抓住:耸立、金碧辉煌、闪闪发光、黄色。(要读出气派大的感觉)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指导朗读。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的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翡翠。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体会比喻句。(作者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写出了昆明湖“静、绿”的特点)

质疑。“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为什么要用“几乎”?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

指导朗读,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明湖的静,感到游船画舫行驶很慢。

引读课文。昆明湖。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杨柳。

**出示昆明湖两岸的**以及式样不同的桥的**。

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出示**,教师讲解,这座十七孔桥长150米,宽8米,有狮子564只。这么多的狮子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质疑:“…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为什么要用“也”?

小结:这样的句式作者用了2次,所以用“也”字。

引读课文。出示练习: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有的有的还有的真是千姿百态啊!(同桌互说、指名说)

4、小结:课文中不同的景点,作者抓住了每一处景点的特点把具有独特魅力的颐和园展现在我们面前。由此可见设计者们和建造颐和园的劳动人民,充满智慧,真是煞费苦心,的确是一群能工巧匠呀!

5、**出示**,拓展园中其他的景点。

四、总结全文,运用写作方法。

1、今天我们跟随作者步入古典皇家园林——颐和园,恍如置身于画卷之中,有“人在画中游”之感。课文不仅是一幅优美的画卷,也是一篇很好的游记范文。学了课文,我们知道写好游记要注意:

按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按照不同的方位顺序,抓住景点的特点来写出了颐和园的大和美。

2、写作练习:按方位顺序、抓住景点特点介绍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熟悉的景点。(**出示**)

板书设计:16 颐和园(美、大)

游长廊长、美、奇。

览佛香阁高智慧。

路万寿山。线排云殿壮观结晶。

昆明湖十七孔桥狮子多、姿态不一。

16 颐和园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第16 课《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教学过程分四步:

1、创设情景,感受园林美景。

2、整体感知,了解游览路线。

3、突破重点,掌握游记写法。

4、总结全文,运用写作方法。

一、加强自主、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景点读一读,说说喜欢的理由。学生按照读、看、讲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自主、协作学习。

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美。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教师利用课件等相关资料,增加表象积累,这样学生对颐和园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认识,更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通过分小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本设计运用了看、听、读、比、划、说的方法。

采用了听录音、看**、**等教学手段与朗读教学巧妙结合,融为一体,再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把学生带入了一幅山水画卷的优美情境之中。同时,还精心设计了比较训练,指导划重点词句,引导复述作者的游览路线,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理解、阅读、说话等多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下颐和园设计思路教案反思

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表象积累,拓宽学生视野 教学中,在教师精心制作的课件的指导下,让学生在面对资料 影片以及文本资料身临其境,学生很容易理解 耸立 葱绿 等词语的含义,体会 湖面微风轻拂 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 的意境,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 笛声 沪教版

笛声教学目标 1 自主识字,重点理解 嘹亮 悠扬 激越 啼啭 喧噪 啁啾 莫逆之交 等词语的意思。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 欣赏 积累描写笛声的语句。3 概括课文内容,理解聂耳对 的向往,体会师徒之间的一段 情愫,一份莫逆之交。教学重点 难点 理解 欣赏 积累描写笛声的语句。学生准备 熟读课文,搜...

2024年沪教版四年级 下 语文阅读训练

从前在一个村子里,只有一眼水井,井水清澈甘甜,人们常用它洗菜 做饭 浇地,全村的人都靠这眼井生活。村子里人多,井却只有一眼,井台上等着打水的人常常是成群结队,热热闹闹。人们在等着打水的当儿,总不免议论关于这眼井的事。有人说 需要做个井盖,才能保持井水的清洁。众人也跟着说 确实应该赶快做个井盖 但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