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自学册四年级

发布 2024-02-06 20:30:03 阅读 9945

慈幼葉漢小學。

四年級。齊誦古詩詞」自學冊。

姓名。班別。

請家長/同學簽署,證明你已會背誦以下的古詩詞。

完成每首詩詞自學後,請為自己的表現評分,評分如下:

我已會背誦這首詩詞。

我會說出這首詩詞的意思。

我認識這首詩詞的作者。

我已完成這首詩詞後面的「想一想」。

我會向別人分享這首詩詞。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1,萬徑2人蹤3滅。孤舟蓑4笠5翁,獨釣寒江雪。

一作者簡介。

柳宗元(公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縣)人。貞元年間進士,曾因參與王叔文所領導的政治改革,失敗後被貶,卒於柳州刺史任上,世稱「柳河東」或「柳柳州」。

柳宗元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與韓愈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的詩大都描寫自然山水,詩風與陶淵明、謝靈運相近。

二背景資料。

這首詩是柳宗元貶居永州(今湖南省零陵縣)時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詩人的自況。政治鬥爭失敗後,他被貶到永州,當一名毫無實權的閒官,感到十分苦悶;詩中孤獨漁翁的形象,正是柳宗元本人的寫照。但是詩人雖身處逆境,仍能以堅毅的意志面對人生。

他在這段期間還寫了著名的《永州八記》,後人視之為山水遊記的典範。

三注釋。1. 絕:絕跡。

2. 徑:小路。

3. 人蹤:人的蹤跡。

4. 蓑: [梭],;suō]。蓑衣,用棕和草編織而成的雨衣。

5. 笠: [粒],;lì]。用竹或草編成的帽子,可以遮雨、遮太陽。

四賞析重點。

這首小詩,描繪中國南方的江鄉雪景。隆冬之際,所有山上見不到一隻鳥兒的影子,所有路上看不見一個人的蹤跡。下大雪的江面上,只有一葉小舟,一個頭戴笠帽,身披蓑衣的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

獨釣的漁翁孤傲的形象,躍然紙上。漁翁的形象正是詩人的思想感情的寄託和寫照,曲折反映出他在政治革新失敗後,不屈而又孤獨的精神面貌。

想一想】1. 你有獨個兒留在家中或課室的經驗嗎?即使沒有,請運用想像,設想一下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

秋浦1歌李白。

白髮三千丈,緣2愁似3長。不知明鏡4裏,何處5得秋霜6。

一作者簡介。

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原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祖先在隋末被放逐到碎葉(今中亞地區)。

李白的出生地尚無定論,只知他少年時居於四川青蓮鄉。廿六歲以後離開四川,到處漫遊,求仙訪道,又好擊劍任俠。四十多歲時進京,曾獲唐玄宗賞識,但後因得罪權貴而失意離京。

安史之亂時,李白被永王李璘延攬為幕僚,後來永王起兵造反,李白受到牽連,流放夜郎(今貴州省西部),幸中途遇赦。晚年依附族叔當塗令李陽冰,最後病逝於當塗,終年六十二歲。

李白為人狂放不羈,詩亦如其人,熱情奔放,直抒胸臆,信口成篇,完全沒有雕琢的痕跡。他的詩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每以大膽的誇張、奇特的想像和豪放的語言,構成各種豐富的意象。由於他的詩歌風格浪漫飄逸,所以後人尊稱他為「詩仙」。

二背景資料。

大約在唐代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已年近半百的李白漫遊到秋浦(今安徽省貴池縣西),寫了十七首《秋浦歌》,這是其中的第十五首。

三注釋。1. 浦: [普],[pou2]; p]。

2. 緣:緣由,因為。

3. :通「個」、「箇」。如此、這樣。

4. 明鏡:明亮的鏡子。

5. 何處:何時。

6. 秋霜:秋天的白霜,這裏比喻頭髮像秋霜那樣的斑白。

四賞析重點。

這是一首用誇張手法寫愁的名作。詩人對鏡子一照,赫然發現頭上的白髮竟有三千丈長,那是因為整天發愁的緣故啊!鏡子裏的自己,一頭白髮如同秋天的白霜,真不明白哪裏得來這麼一副衰老的模樣?

想一想】1. 平日最易令你發愁的是甚麼事。

2. 當你發愁時,你會有甚麼表現?你會用甚麼方法去解愁?

烏衣巷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1,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2王謝3堂4前燕,飛入尋常5百姓家。

一作者簡介。

劉禹錫(公元772—842),字夢得,唐代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人。貞元年間進士,因參加了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失敗後被貶。他是中唐時著名詩人,與柳宗元、白居易齊名。

他的詩通俗清新,學習民歌所創作的《竹枝詞》、《楊柳枝詞》等,新鮮活潑,非常接近口語,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

二背景資料。

烏衣巷,在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秦淮河南面,它的得名有兩種說法。一說是三國時,這裏是吳國守衛石頭城(即金陵)的軍隊的駐紮營地,因士兵都穿烏衣,故名烏衣巷。另一說是晉室南渡後,王導、謝安兩大赫赫有名的世族在此居住,他們的子弟都穿烏衣,所以有這樣的名字。

朱雀橋,一說在烏衣巷附近,是六朝時代都城正南門(朱雀門)外的大橋,在當時是車馬來往的交通要道。另一說朱雀橋在烏衣巷內。無論如何,考據的不同,也不會影響讀者欣賞這首詩。

不論依那種解釋,可以肯定,烏衣巷和朱雀橋地點相近,都見證過一段段興亡變化的歷史。

烏衣巷》是劉禹錫《金陵五題》的第二首。《金陵五題》是一組膾炙人口的懷古名篇。他在這組詩的「小引」中說,這幾篇作品深得他的好朋友、大詩人白居易的「歎賞」,他自己也以這組詩為得意之作。

三注釋。1. 野草花:即野草開花。「花」在這裏作動詞用。

2. 舊時:從前。

3. 王謝:指東晉大貴族王導、謝安兩大家族。

4. 堂:四方而高的建築物,這裏泛指豪門大宅。

5. 尋常:平常,普通。

四賞析重點。

這是一首憑弔古跡的詩。六朝時候,朱雀橋曾經是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的交通要道,一片鼎盛繁華;但如今只有野草蔓地而生,人跡疏落。烏衣巷曾經住王、謝等名門望族,高堂華廈,何等氣派;但如今只剩下一抹殘陽斜照,暮氣沉沉。

昔日棲息在王、謝豪門第宅的燕子,如今卻飛進了一般平民的家中,江山依舊人事已非,寄寓了詩人的無限感慨。。

想一想】1. 既然人和物都會隨時間的流逝而變遷,我們便要珍惜寶貴的少年時光。那麼,少年的你應怎樣充實自己才是最有意義的呢。

2. 歷史可為我們帶來教訓。請說出一件給你帶來啟發的歷史事件,並請說說它給了你甚麼啟示。

飲湖上1初晴後雨蘇軾。

水光瀲灩2晴方好3,山色空濛4雨亦奇5。欲把西湖比西子6,淡妝7濃抹8總相宜9。

一作者簡介。

蘇軾(公元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蘇軾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有名的散文家,世稱「三蘇」,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此外,蘇軾在詩、詞、賦、書法等各方面都有傑出的成就,作品視野廣闊,風格豪邁,個性鮮明,意趣橫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文學家之一。

二背景資料。

蘇軾於神宗熙寧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西湖景物的詩。西湖,在杭州市西,周長十五公里,三面環山,東側是沖積平原。湖中有蘇堤、白堤,分水為裏湖、外湖、後湖,以十景馳名中外。

十景中的「蘇堤春曉」即因蘇軾而來。他在杭州任官其間,疏導了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頃,並築堤防洪,當地人即稱之為「蘇堤」。這一首作於熙寧六年(公元1073),是他題詠西湖的詩歌中最有名的一首。

《飲湖上初晴後雨》共兩首,這裏選的是第二首。

三注釋。1. 飲湖上:在湖上飲酒。湖指西湖。

2. 瀲灩: [斂驗],[lim6jim6]; liànyàn]。水波蕩漾的樣子。

3. 方好:才顯得美。

4. 空濛:雨霧迷茫的樣子。 5. 亦奇:也很奇妙。

6. 西子:西施,春秋時越國的美女。越王勾踐為吳王夫差所敗,退守會稽,乃定下一計,令范蠡獻西施給吳王,夫差果為她的美色所迷,荒廢朝政,終被越國所滅。

7. 淡妝:只略加修飾。 8.濃抹:著意打扮。 9.相宜:合適。

四賞析重點。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題詠西湖的詩歌。這一天,詩人到西湖遊覽,最初,天色晴朗,陽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閃動,非常好看。後來天色轉陰,下起雨來,雨霧迷漫,山色朦朧,又別有一番情調。

西湖正如那儀態萬方的美人西子一樣,無論是淡雅或濃艷的打扮,都恰到好處,美麗動人。直到今天,人們到西湖也一定會想起蘇軾這一首詩。

想一想】1.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最美的又是西湖,你看過介紹它的圖片或電影嗎?試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西湖美景。

2. 所見的風景是否優美和人的心境有沒有關係?試說說你的見解。

登飛來峰王安石。

飛來峰上千尋1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2,自緣3身在最高層。

一作者簡介。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字介甫,北宋撫州臨川(今江西省臨川市)人。他是著名政治家,宋神宗熙寧年間兩任宰相,推行新法,改革政治。晚年退居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半山園。

在文學方面,他也很有成就,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立意高遠,中心明確,議論透闢。他前期的詩歌多指陳現實,有感而發,語言激烈尖銳;晚年轉寫山水風光,更注重字句的推敲錘煉,又喜歡用冷僻的典故。

這些風格,一方面繼承了唐代韓愈的奇險怪僻,另一方面亦影響了後來宋詩的發展。

二背景資料。

飛來峰在杭州西湖西,與靈隱寺隔溪相對,高一百六十八米。相傳東晉時,印度僧人慧理曾說此山很像天竺國的靈鷲山,不知何以飛到中國來,人們便稱之為飛來峰。

三注釋。1. 千尋:古代八尺為尋。千尋極言其高,是誇張的說法。

2. 不畏浮雲遮望眼:古人常用「浮雲蔽日」來比喻奸臣進讒言蒙蔽皇帝、陷害賢臣,王安石偏唱反調,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遠,不怕譏評。

3. 自緣:由於、因為。

四賞析重點。

這首詩是詩人三十來歲時的作品,寫他登飛來峰時的所見所感。

詩人登上飛來峰上的千尋塔,雞鳴時看見紅日冉冉升起;詩人遙望遠方,並不擔心視線被白雲遮擋,因為自己正站在塔的最高處。

登飛來峰》把眼前的景物、自己的感受和前人的詩句,交織在一起,抒發了自己報國的情懷,施展抱負的決心,意旨深遠。「浮雲」一語,故然可以專指當時王安石所處的政治環境,但亦可以看作生活道路上的障礙,還可以比喻一切蒙蔽真理的事物。詩人在這首詩帶出的,是富有哲理的主題。

想一想】1. 你欣賞王安石的自信和勇氣嗎?為甚麼。

四年级古诗词诵读

四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 古诗20首。早秋 唐 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银河 高树晓还密 远山晴更多。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注释 泛 弹,犹流荡。银河 秋天的银河。古代五行说以秋为金。还密 尚未凋零。故事长廊 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 今江苏丹阳 人。大和六年 公元八三二年 进士...

四年级古诗词竞赛通讯

做博学少年享诗意年华 北关小学四年级古诗词知识竞赛。为了激发学生学 背古诗词的积极性,检测学生阶段古诗词的掌握情况,6月21日北关小学四年级语文组举行了主题为 做博学少年享诗意年华 的古诗词知识竞赛活动。活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课余自主积累 诵背阶段。孩子们利用小长假 周末通过翻阅课本 小学生必背古诗...

四年级古诗词100首

1.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2.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3.从军行 年代 唐作者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4.军中夜感明张家玉。惨淡天昏与地荒,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