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小学劳技三年级上册《第十课动物世界》教案附教学反思

发布 2024-02-02 08:03:34 阅读 6980

教学目标:

1、制作4件作品:狐狸和老鼠、牛、摇头公鸡、寄居蟹。在纸工制作的技法要求上,由剪、刻的训练延伸至粘贴与插接的技能训练,难度加大。

2、再设计制作一件作品。学习自主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作为期末考试内容)

教学重难点:

着重划山线、谷线以及折叠技法的训练。自主进行简单的设计,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好的动物造型作品及半成品各一份,剪刀、胶棒、小刀,实物投影仪。

2)学生准备:制作材料号,小刀或针、直尺、剪刀、胶棒、彩笔、卡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

以谈话为主,了解学生对动物的认知,尤其是对动物的形体特点能作简要说明,为后面进行创作做好铺垫。

二、制作材料06号。

1、观察制作材料,仔细观察制作符号,同桌说说每个符号的意思。

2、学习材料上的制作符号及制作步骤,教师板书:剪——刻——折。

3、学生操作,小组互助。

三、制作材料07号。

1、出示成品,观察、思考:这头牛的制作主要分为几部分?在进行制作时需要注意什么?

2、学生讨论、回答。

提示:剪的时候,每个部件都要剪平滑,牛身体中间的山线要刻直再折叠;提示插接槽很重要,插槽小了,插进去不平整,会歪;插槽大了,插进去会晃动。并适当做示范:

先剪开一个小口子,插上试试,若觉得小再慢慢调大,不能一次剪得太大,3、教师示范,学生操作。

四、制作材料08号。

1、出示成品,激发学生的兴趣,观察,思考:为什么鸡头会动?

2、小组讨论,回答。

3、提示制作要点,引导学生自己按步骤图制作一只摇头公鸡。

五、制作材料09号。

1、出示寄居蟹的**,介绍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示制作要点,引导学生自己按步骤图制作一只寄居蟹。

3、启发学生尝试制作不同的海螺壳。

六、组合、讨论。

组合“动物世界”。讨论:这些可爱的“小动物”该生活在**呢?让我们用彩笔、卡纸为小动物设计营造一个美丽的家园,让它们在那里生活得更加快乐。

七、交流展示:

1、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展出一幅作品,并派一名组员作为解说员,介绍“动物世界”的故事。

2、评出。一、二、三等奖,予以奖励。

八、板书设计:

10、动物世界。

制作步骤图(狐狸)

剪切,划山线、谷线——按山线、谷线折叠。

制作步骤图(牛)

剪切,划山线——切刻——粘贴、插接——完成。

九、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纸工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单元要求学生在操作方面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并学会一些技术**的方法,能自主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本课内容为制作4件作品:

狐狸和老鼠、牛、摇头公鸡、寄居蟹。在纸工制作的技法要求上,由剪、刻的训练延伸至粘贴与插接的技能训练,难度加大。这几种动物造型的制作方法相似,可以同桌两人合作制作,以便相互**,在学习制作技法的同时培养互助合作精神。

附送:2019-2024年小学劳技三年级上册《第四课十五巧板》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知道七巧板、十五巧板的来历,了解这种传统民间游戏深受人们喜爱,是老少皆宜的好玩具。

2)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几何图形,用它们可以拼接成许多复杂有趣的图形。

2、 能力目标:

1)比较熟练地使用纸工工具。

2)能够用七巧板、十五巧板拼出几种简单的人物或自然现象。

3)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

1) 通过了解七巧板、十五巧板的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业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制作十五巧板。

2、 用十五巧板拼接图形。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投影仪、十五巧板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直尺、剪刀、胶水、和劳动制作材料02号,另备方形或圆形纸板。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

1、为激发学生制作十五巧板的兴趣,可以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七巧板、宝高拼装玩具等人手。让学生说一说七巧板等,进而引导学生了解十五巧板。

2、讲故事:

七巧板的故事。

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一一请客吃饭的桌子。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则拼成三角形一人则拼成四方形,6人则拼成六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很好。

后来,有人把宴几改变为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

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到了明末清初,皇宫中的人经常用它来庆贺节日和娱乐。

拼成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故宫博物院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七巧板呢!l 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立刻引起外国人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地玩它.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由于这种玩具简单到可以由小孩子自己用厚纸板制作,而玩起来的无穷趣味足以使**为之着迷。

所以流传极广。在此同时.,不少七巧板的玩家还编写专著,公布自己的拼图成果,现在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里,就有《七巧新谱》藏本。相传拿破仑在流放生活中,也曾以拼合七巧板作为消遣。

xx年8月20日至2 8日在中国举办了国际数学家大会,会上:展出了七巧板、鲁班锁、九连环等古典游戏。清代童叶庚对古代七巧板和蝶几形图进行研究后,产生¨环规为圆,合矩成方·千变万化,十色五光的方案。

制成十五巧板。取名益智图。

二、制作十五巧板。

1、介绍制作过程:

首先沿最外围的剪切线剪下两块相连的大正方形,划山线,将它们相对粘贴(图案在外),再按照图剪切出大小三角形4块,梯形2块,平行四边形1块,半圆形2块,折尺形2块,不规则图形4块。

2、投影仪下老师演示制作过程,学生仔细观察。

3、学生自己制作,可小组互助。

三、运用十五巧板拼图,开展活动:

1)独立拼图,然后在组内与同学交流,介绍自己所拼的图形。

2)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在一起拼,发挥每个组员的聪明才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拼图后。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向老师、同学们说明所拼图形的意义。

四、板书设计:

4、十五巧板。

大小三角形4块。

梯形2块,平行四边形1块,半圆形2块,折尺形2块,不规则图形4块。

五、教学反思:

十五巧板是一种七巧板类的传统民间游戏工具。这种拼接玩具,取材容易,制作简单,玩时拼摆方法变化无穷.拼图巾动手动瞄.对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创造思维.提高动手能力都很有好处。制作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制作经验,也可以上讲台向全班同学发表想法,展示自己的作品。

意在培养学生在制作活动中学会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主张,同时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意见。所有活动形式着意给学牛一个表现创造力的空间,引导他们进行**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体验动手创作及成功的喜悦。

小学教育资料。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小学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十课泥塑

第十课泥塑。教学内容 课文通过 制作举例 课后实践 新思路 评比台 等环节指导学生捏制泥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捏制泥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捏制泥塑。教学准备 黏土或橡皮泥 图纸 铅笔。教学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用黏土可...

五年级下册教案第十课

第10课便笺盒的设计教学目标。1 纸盒 塑料瓶 纸筒本身有多种造型,经过加工 变形便可以千姿百态 巧妙的组合 装饰为生活所用,具备新的使用价值。2 学习书中的便笺作品,了解纸盒加工变形的方法,掌握组合装饰的方法,完成便笺盒的设计与制作。3 通过便笺盒的设计,提高立体思维 组合加工及工艺制作的能力。教...

五年级上册第十课文件整合教案

整合后主题。信息技术。文件 文件夹的管理 综合 整合前教学资源。课件。文件 文件夹的管理 整合后。文件 文件夹的管理 教学内容。1 了解文件夹的概念及作用。2 学会创建文件夹及给文件夹改名。教学目标3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 自主学习 相互协作的能力。4 通过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