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起死回生沪教版 学习

发布 2024-01-30 23:10:04 阅读 1419

《起死回生》讲述了扁鹊使虢国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赞扬了扁鹊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复述课文,根据本教材的特点我们可以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生字8个,辨析多音字3个,积累描写注意力集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句子的语气语调(反问句),并抄写。

3、学习复述:复述扁鹊给虢国太子治病的内容。

4、了解扁鹊使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感受扁鹊高超的医术和谦虚的品德。

作为本单元的起始篇,教学伊始就有必要使学生明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复述课文。告诉学生所谓复述课文就是把课文的内容讲出来,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原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复述。

通俗一点复述课文也就是讲故事,那么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就是——起死回生,以此揭示课题。

字词教学到了三年级虽不是教学难点,但也不能弃之一旁,不闻不问,正确的做法可能是更具针对性,更注重学生方法的积累,过程的习得。本课8个生字音形义对于三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而言,并无多大困难。需要注意的是文**现的三个多音字的读音:

即纳闷的“闷”,胸口闷的“闷”;切脉的“切”;扇动的“扇”,教学时可进行多音字的辨析或者课前预习的反馈,课后还可设计相关的辨音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而其余的读音只需在教学中随机正音即可。词义的理解是上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本单元可继续复习巩固,在教学前可作为预习作业加以布置。

“起死回生”一词可在解题时直接检查学生预习状况;“纳闷”一词可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凝神”可让学生模拟当时扁鹊专注于听诊时的神情,进而积累描写注意力集中的相关词语;“死而复生”则可通过与近义词“起死回生”的差异辨析来理解。当然方法的运用还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他们个性化的理解过程。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复述课文,教学时应围绕这一教学重点展开教学。

第一步:揭示目标,导入新课。

在讲清本单元的目标后,教师可直接引入:复述课文通俗地说就是讲故事,那么我们今天要学讲的故事就是——起死回生,然后破题,理解成语“起死回生”的意思(把将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

),文中指的是把看似已经死的人给救活了。引出“课文中是谁有如此高超的医术可以把看似已经死去的谁给救活了呢?从而整体进入课文,引出本文的主人公——扁鹊,并适当进行人物资料的补充。

第二步:整体入文,理清脉络。

通过资料的补充,学生对扁鹊的医术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此时教师可请学生读文找出文中直接称赞扁鹊医术高明的句子,即“先生真是神医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国王竖起大拇指称赞说。接着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起死回生”的近义词——死而复生,进行两词的辨析。起死回生主要是从医生的角度出发,赞扬医生医术的高明,而死而复生往往是从病人的角度而言,两者的用法存在一定的区别。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未必能讲清其中的细微差异,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设计这样的选词填空来帮助理解词义,国王称赞扁鹊有怎么样的(起死回生的)本领,使得太子怎么样(死而复生),在此基础上体会两者在用法上的区别。并以此句作为阅读教学的切入口:“为什么国王会这样夸奖扁鹊呢?

”让学生读读课文的1至12小节,即整个起死回生的过程。

第三步:读懂重点段落,尝试复述。

整个过程可分为:打探和治病两个部分。

“打探”部分可让学生读文,划出扁鹊从行人和侍卫官口中了解到了些什么?这里有四句相关的句子,其中有一句反问句需要理解——从死到现在,还没过半天,哪就入棺了呢,然后句式归纳:扁鹊从行人及侍卫官的口中了解到了一向好好的虢国太子只说胸闷,今天早上死了,目前还没有入棺。

这个概括的结果实则是简要复述的渗透,教师无需挑明,只需把它作为概括能力的训练,为以后的简要复述作铺垫。

扁鹊治病的过程分成“确诊**”和“成功**”,按要求需复述。

从文中可知扁鹊确诊太子得了厥症只做了两件事,一是切脉,二是听诊,可谓医术精湛。教学时可让学生说说扁鹊确诊太子到底得了什么病,教师补充“厥症”相关知识。然后读文圈出扁鹊确诊**的关键动作,接着理解到底是怎么切,怎么听的,可通过读读、演演、讲讲来帮助记忆。

这里有一个词语“凝神”需理解,教师可适时帮助积累描写注意力集中的词语。

成功**太子的病。扁鹊也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针灸,二是用药。这段文章运用了交叉描写的方法,教学时可采用角色对读、配合读,边读边演等方法,体会扁鹊的妙手回春、药到病除。

同时在演中质疑:体会文中的扁鹊从药囊中“捡”出几味药的“捡”的使用不恰当。

第四步:理解对话,体会人物品质。

课文的最后两节运用了对话的形式写了国王称赞扁鹊是神医,有起死回生的本领。扁鹊自称世上没有死而复生的道理,自己不过是治好了太子的病。一个是被扁鹊高明的医术所折服,禁不住啧啧称赞;另一个却轻描淡写,似是小事一件,不足挂齿。

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要知道没有扁鹊的及时出手,并凭借其精湛的医术,太子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教学时,教师可抓住“不过”一词来做文章,扁鹊认为自己只不过治好了没有死的太子的病,是件小事,不足挂齿。你是怎么认为的?

扁鹊高尚的医德以及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可从文中的矛盾处加以理解,文中有两次提到了“死而复生”。一句是第9小节,扁鹊松了一口气说“烦你通报一声,就说我是秦越人,能使太子死而复生。”另一句是文中最后一句“世上哪有死而复生的道理?

太子本来就没有死,我不过是治好了他的病。”前者扁鹊说自己能使太子死而复生是出于急于救人的目的,他毛遂自荐,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皇宫,想做的仅仅是挽救一个可能还有一丝希望救活的病人。当病人被救活后,扁鹊又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说明世上没有死而复生的可能,其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教学时通过对人物行为的质疑,即:扁鹊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样的话?为什么这样说?

以此让学生感受到扁鹊不仅仅是一个医术高明的神医,更是一位医德高尚的人。

《三年级语文教材教法培训》学习心得

20xx年9月7日,我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小学三年级教材教法培训活动。在培训过程中,听杨鸿雁老师对教材的透彻分析,感觉收获很多。帮助我解决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并且指明了以后教学的方向。这学期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高年级教学相比,三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三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 尴...

《三年级语文教材教法培训》学习心得

三年级语文教材教法培训 学习心得。2017年9月7日,我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小学三年级教材教法培训活动。在培训过程中,听杨鸿雁老师对教材的透彻分析,感觉收获很多。帮助我解决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并且指明了以后教学的方向。这学期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高年级教学相比,三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三年级...

三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 雪儿苏教版

雪儿。解读一。雪儿 一文的理解主要要抓住雪儿 我 和爸爸。一 先分析两个人物 首先,爸爸是个充满爱心的人,对于受伤的小动物,他能伸出援助之手。这点的理解要紧扣文章中的 受了伤 身子很脏 来理解。其次,他又是个对子女非常体贴的人,我 受伤在家,父母又要去上班,所以很孤独,这点做父亲的很清楚,所以带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