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堂实录及反思

发布 2024-01-26 10:55:02 阅读 2267

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堂实录及反思。

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面积的含义。

1、物体的面积。

教师:课前见面的时候,我们握手交了朋友,与老师握手时,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老师的掌面大,你们的掌面小,教师: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看来手掌面有大小。

教师:那再摸**们课本的封面和黑板面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课本的封面小,黑板面大。

教师:课本的封面和黑板面也有大小,在我们生活周围还有哪些物体,它们的表面有大小?

学生:地板面、脚掌面……都有大小。

教师:你们真善于发现!你知道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什么吗?

学生: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教师:你和数学家们想的一样!那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能说说课桌面的面积吗?

2、封闭图形的面积。

教师:和你们交朋友我很高兴,想送你们一份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想。你们认识它们吗?观察它们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认识,平面图形有大小。

教师:好极了!你真善于观察!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什么?

学生: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教师:每个图形的面积是怎样形成的?(学生疑惑不解。)

教师:那我们来看一看圆形的面积是怎样形成的,(动态课件演示)

师生:圆形的面积是由一条曲线围成而形成的。

教师:那正方形的面积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正方形的面积由四条线段围成而形成的。(动态课件演示)

教师:那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三角形的面积由三条线段围成而形成的。(动态课件演示)

教师:那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长方形的面积由四条线段围成而形成的。(动态课件演示)

教师:看来,图形的面积是由线围成而形成的。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图形,你能指出它的面积吗?为什么?

学生甲:它不完整。

学生乙:它少一条线。

学生丙:它没有围起来。

学生丁:它不封闭。

教师:它不是封闭图形就没有面积。(动态课件演示)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那我们要在这里补上封闭两个字。

3、归纳面积的含义?

教师:通过**,我们得到了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数学家们就是这样定义面积的含义的。你们真善于总结。

二、创设问题情境,设计矛盾冲突,引出统一的面积单位。

1、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学生小组自由**。)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知道课本封面的面积比黑板面的面积小,在我们周围,都有物体的面,现在,任意找两个物体或图形的面,比一比。看看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

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说明你比较时使用的方法,给它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开始吧。(小组内交流)

教师:谁愿意给大家说说,刚才你们比较的什么呀?结果怎样呢?你使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甲:我比的是铅笔盒的上面和书的封面,铅笔盒的上面的面积比书的封面的面积小。

学生乙:我比的是橡皮的上面和书的封面,橡皮的上面的面积比书的封面的面积小。

学生丙:我比的是课桌面和书的封面,课桌面的面积比书的封面的面积大。

学生丁:我比的是这个圆和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圆的面积比三角形的面积大。

教师:刚才在同学们汇报时我发现,同学们有技巧。看了吗,把这2个物体或图形重叠,谁的面积多,谁的面积就大。这方法好!真善于动手。这种方法就叫做重叠法。

教师:有同学比过老师送给你们的黄颜色和粉色的图形谁的面积大吗?(动态课件演示)

学生甲:黄颜色的图形面积大。

学生乙:粉色的图形面积大。

学生丙:一样大。

学生丁:无法判断。

教师:哦,坏了,现在有四种不同的意见了。这还真是个难题。

这样吧,下面老师就把这个难题交给大家。请大家想想有什么办法,能比出它们面积的大小。为了大家研究方便,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学具,就放在材料袋里。

那现在,想一想:你们组打算选用什么小图形做标准来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并说明理由。

咱们就来比一比哪个组最快得出结论!好,开始。(拿出材料袋的东西进行小组合作**,教师到各个小组进行指导。

)教师:好了,请同学们坐好了,哪个小组先给大家说说。你们组选用什么小图形做标准来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能说明理由吗。

学生甲:移动课件演示。(动态课件演示)

学生乙:我们组选用小正方形,理由是,圆不能占满整个图形,三角形能占满但太麻烦,大正方形摆黄色正方形可以,摆粉长方形不行,所以选小正方形最合适。

教师:刚才这个组是选用小正方形做标准来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而且也说明了理由。还有跟他们不一样的吗?

学生丙:圆是不能占满整个图形,但也能比较出两个图形的大小,所以我们组认为选圆形也合适。

学生已:选小正方形最合适。

教师:我听明白了,同学们真不简单。

2、认识面积单位。

教师:好了,看来,同学们都认为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来作标准比较准确。咱们光说大小,不太容易统一。这样吧,你们量一量刚才用的小正方形,看看它的边长是多少?

学生:边长是1厘米。

教师: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定为多少合适?

学生: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定为1平方厘米。

教师:你们都同意吗?

学生:同意。

教师:你们真善于推理思考,和数学家想的一样!数学家们就把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定为1平方厘米。(板书:平方厘米)

教师:那1平方厘米是边长多少的正方形的面积?

教师:1平方厘米有多大我们知道了。请同学们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纸片去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谁愿意把你的发现给大家说说?你先说吧!

学生:图钉,方格纸,指甲……

教师:好了,咱们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了。那看看我们刚才摆的黄颜色和粉色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大?(动态课件演示)

学生:黄颜色的正方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粉色的长方形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

教师:下面我们进行估测比赛,比赛规则:不准动手用物体或工具测量,只能用眼睛看,以最快的速度写出你估的结果,否则算违规,失去参评的机会。

第一局:先估一估橡皮较大的一个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再动手摆一摆,看看你的估测能力怎样。

学生:4平方厘米、6平方厘米、8平方厘米、10平方厘米和9平方厘米。

教师:到底是多少呢?你们量一量。

学生:橡皮较大的一个面的面积大约是8平方厘米。

教师:好了,刚才我们用1平方厘米纸片,很快的测量出这块橡皮现在这个面的面积。现在用它你能很快测量出桌面的面积吗?

学生:能,但太麻烦了。

教师:那我们能不能创造出再大一些的面积单位呢?

学生:平方米、平方分米。

教师: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定为1平方厘米。那1平方分米又该怎样规定的呢?

学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定为1平方分米。

教师:用它也去找一找,跟你周围哪些物体的面差不多?

学生:手掌面、粉笔盒的一个面……。

教师:下面我们进行第二局比赛。

第二局:先估一估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再动手摆一摆,看看你估测能力是不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学生:3平方分米、4平方分米、5平方分米、6平方分米和7平方分米。

教师:到底是多少呢?你们量一量。

学生: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7平方分米。

教师: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定为1平方分米,那么1平方米又该怎样规定的呢?

学生: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定为1平方米。

教师:用它也去找一找,跟你周围哪些物体的面差不多?

学生:有一些方桌面、地板砖的面等……

教师: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是常用的面积单位。我们可根据面积大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单位测量。

教师:下面我们进行第三局比赛。

第三局:先估一估黑板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每组选一个成员,一起再动手摆一摆,相信这次你的估测会更准确。

学生:3平方米、4平方米、5平方米和6平方米。

教师:到底是多少呢?我们量一量。

学生:黑板面的面积大约是5平方米。

教师:作为奖励,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老师把这张1平方米的正方形的纸铺在地面上,先估一估大约可以站多少人?

学生:13人、15人、18人、20人和25人。

教师:那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这1平方米的纸上可以站多少人?(首先让1个学生站上去,让这个学生谈谈感受,再让学生估计一下还可以站几个人,第二次又站上去了6个学生,然后逐个增加直到站满整张纸,借机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三、收获、体会、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教师:这节课很快就结束了,我很想知道,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甲:我知道什么叫面积。

学生乙:我认识了3个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知道其中平方米最大,平方厘米最小。

学生丙:我能用手势比出来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有多大。

学生丁:我会估一些物体的一个面的面积。

教师:你们的收获真大呀,你们想知道我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想。教师:

我的收获就是你们用智慧带给我快乐的40分钟。谢谢你们!我想留下最后一个问题供你们思考,如果我们要测量我们学校的面积,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一个一个的摆,这个方法可行吗?

有更快更简洁的方法吗?

反思:自治区第八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已结束许久,我没有预想的那样轻松,内心倒生出几许“惆怅”和“遗憾”。待心境渐趋平和之际,我重新反反复复地**了录像,进行了冷静地分析和反思。

下面是对这节课的教学过程的零星思考,以供同仁**:

落实课标之处:

一、体现生活与知识的密切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离不开生活,这节课有很多地方都体现了生活与知识的密切联系,如:开课前的“握手”谈发现;课中,为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任意找两个身边的物体或图形的面,比一比。

看看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为建立起对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准确表象,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哪一个面的大小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估一估橡皮的一个面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无不是让学生将生活中自己熟知的事物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更感性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二、学生能在现实情景和已有的认知或生活经验中理解“面积”的含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已有了模糊的认识,再通过摸一摸和课件这一直观的教具,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抽象出面积的概念,有助学生理解了“面积”的含义。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堂实录及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 课堂实录及反思。课堂实录 一 创设情境,面积的含义。1 物体的面积。教师 课前见面的时候,我们握手交了朋友,与老师握手时,你有什么发现?学生 老师的掌面大,你们的掌面小,教师 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看来手掌面有大小。教师 那再摸 们课本的封面和黑板面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 课本的...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堂教学实录

面积单位 课堂实录。一 以活动促感知。1 青海的面积为1个单位,新疆是它的几个大呢?2 课本和桌面比较,桌面相当于几个课本大?量量看。3 用其他的物品衡量,课本有多大?学生回答 两个笔袋那么大,几个手掌心那么大,七把尺子那么大 4 用一个小方格代表面积为 1 下面图形面积为几?师出示带方格的不规则图...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听评课记录

面积和面积单位 听评课记录。面积和面积单位 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单位到学习面积单位,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以后学习长方形 正方形及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为突破难点,体现理念,宋老师采用多 课件 微 动手操作 合作交流等有效手段,激发学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