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全国卷论述文答案

发布 2024-01-16 14:00:06 阅读 6080

全国卷五年论述文参***。

2024年全国卷1】

1a:除“典”外,很多信用形式并非在宋代产生。宋代大量产生的是信用工具。

2b:“由宋代**发行”于文无据。 3d:

“都”起到积极作用错。高利贷就是负面作用。

2024年全国卷2】

1a明显错。 2c由于……所以,颠倒因果。正因为有“前理解”,所以才不会被动接受。

3b“越……越”让人觉得很不好,理解毕竟有相通之处。】

2024年全国卷1】

1b明显属于现实悲剧,非文学艺术的悲剧。

2c有心理距离,“不容易”介入其中,不等于“不至于”,可以“审美地”加入其中的。

3d,“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的应是现实悲剧,“痛苦中获得快感”也不对。

2024年全国卷2】

1c疑“主使**”错,原文是“相关**”。 2b,行会不属于**机构,应是民间组织。

3b,后两个分句的主语应是“行会”,但全句的主语是**。】

2024年全国卷1】

1b:原文第一段“其源流派别……”的“其”是指先秦诸子学术思想,而不仅指老子和道家。 判断正确,无异议。1c“无济于事”==原文中的“没有多少作用”,正确。

2d:铁证是“以德报怨,何如?”,3c。因果颠倒,并非与“后来”有崇高地位有关,而是与“之前”有关。

2024年全国卷2】

1b,答案无异议,“似凫而大”这句话应该解释为:像水鸭子,但比鸭子大。大,动词,大一些,大多了,不是“一般大” 2a。第二段第二行。

3c,原文说,大量宣传“天命”,实际上是宣传“周改殷命’是出自天意,扣住“天意”才是核心,3c掉了最重要的后半句话,故此,应选3c。

2024年全国新课标卷】

1、【c】【方法点拨】原文第一段第四句话“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原文是“选择”而备选项为“修正”,显而易见,不符合文意。

2、【b】b项原文信息,“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备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3、(d)“滥用现象”导致的结果只能是不利的一面,不能指“双刃剑的哪一刃”中的“有利的一面”。

2024年大纲卷】 5、答案c解析:按文意胡三省是作注的人,读《资治通鉴》没有困难。

6、答案a解析:根据文意江中靠北岸处有沙洲。

7、答案b解析:文中未见“使船舶渡江到达北岸运河渡口的行程缩短了”的相关描述。

2024年全国新课标卷】

解析:“《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有误。原文中说: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可见,诗经中的诗歌是有深刻含义的。

解析:“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有误。

原文中说:“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可见,不是叫晋侯不要相信,他的意思是你晋侯有理由,但是大家不清楚,都就把他当做是叛臣了。

解析:“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有误。

原文中说:“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由此可见,徒歌并不是没有进入诗三百的没有曲调的诗歌。

2024年全国大纲卷】

5、【答案】a【解析】a项中的“所以”暗示了前后内容的逻辑的关系是因果关系,根据原文来看,这种因果关系是不成立的。作者只是在文中举例说明,在近代时,王国维阐述“意境”时,就是这样认为的。但这并不能表明,“情景交融”的观点就是因为王国维的解释而流行到现在的。

6、【答案】c【解析】从原文来看,作者在第三段现提出“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接着再举陶渊明的例子,接着说“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这句话中的“寻找、发现、体验”表明艺术家不一定就认识到这种意味,况且原诗句有“欲辨已忘言”,只能说明陶潜对这种意味有所体验、察觉,但并不能说他认识到自己身处有意味的世界;而选项c则绝对认为陶潜已经认识到了,显然是犯了绝对化的错误。解决这道题的技巧在于运用排除法,b、d两项一般都会排除掉,a项只要认真对照原文,即可看出其意思与原文出入不大。故选c。

7、【答案】b 【解析】b选项中的“两种”一词,在文中根本找不到,文章并没有说“意味”的分类,这种理解显然是对文意的曲解。

全国卷I 文 答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 必修 选修 参 一 1 d 2 a 3 c 4 b 5 a 6 d 7 a 8 a 9 c 10 d 11 b 12 b 二 13 9 14 15 16 三 17 解 1 由与两式相除,有 又通过知 则,则 2 由,得到 由,解得 最后 18 解 1...

2024年全国卷真题论述类文本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 新课标 卷 论述类文本阅读参 参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 无中生有,强加因果。非 组织提出气候正义的概念 张冠李戴,文章并不能确定是非 组织提出了 气候正义 的概念。必然代或然。b,以偏概全。c,文意理解错误。文意理解错误。绝对化错误。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 新课标 卷 论述类...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古言文翻译

一 2019年。1.2019年全国一卷 节选自 史记屈原 贾生列传 乃短贾生曰 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译 于是说贾谊坏话道 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