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卷 历史试题评析

发布 2024-01-16 12:55:05 阅读 8819

2014年全国卷(ⅱ)历史试题评析。

作者:张秀梅。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年第10期。

2014年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是继去年以来我省第二年使用新课程卷。今年的高考试题延续了去年的风格,保持了高考命题的稳定性和连贯性。作为高中毕业班的历史老师,我对全国卷(ⅱ)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一、试题表述相对简洁、流畅,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通观去年和今年的全国卷,选择题的题干一般在2~3行,晦涩难懂的古文材料已很少见到,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读完题干,减轻了阅读压力。主观题的材料编排也值得肯定,材料避免了繁而难,材料中有效信息的呈现体现了出题者的设计意图,把握好材料即有得分的机会,但要得较高分数,必须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并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25题考查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影响,西汉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是转折,选用材料只用40多个字就描述出了这种变化,言简意赅浅显易懂。

二、试题题型和分值分布呈现固定模式,对高考备考有很好的指导性。

在文综试卷中,历史试题占100分,选择题48分,非选择题有三道和选做题)一道,分值分布两年来维持在25+12+15=52的结构上,分值分布的稳定有利于高三的备考,保持了高考一贯的稳定性。在所有的主观题中,40题是一道常规的材料问答题;41题在整套试题中扮演着创新题的角色,2013年我省高三历史参照外省经验,进行了大量观点题的训练,但去年出的是**题,2014年的41题似乎是图表题,实质上是一道文字材料比较题,41题推陈出新的特点值得中学老师研究。

三、试题史实信息涵容量大,设计新颖,注重新情境的创设。

高考试题涵盖古今中外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材料展现特定时代人类的活动,所反映的史实远较课本丰富和生动,体现了命题者深厚的专业学识。史学的功能之一,就是将人类特定群体在特定时期的有意识或无意识活动重建出来,以使其不朽。从这个角度看2014年高考试题,所有材料都来自于课本之外,材料文字简练可读性强,通过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了对特定时代的认识。

材料大多来自史学著作,可以看出命题者对材料进行了重新加工和设计,有鲜明的学科特点。每一道题的时代背景都是中学历史学习的内容,但要读懂并明了出题者的意图,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

四、突出能力立意,对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有较高要求,试题难度居高不下。

以选择题为例,试题24~31题考查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涉及古代的周朝、秦朝、北宋和明朝;近现代的时间有:1892年、1926年、1937年和1953年。32~35题涉及西方的史实有:

罗马法、工业革命、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欧盟的发展。这些时间和事件与高中课本有一定的关联度,通过材料重现特定时代的历史,但又几乎完全避开了课本内容。学生平时所学所记知识不会直接考查,在高考中的作用仅是作为解题的背景知识,考的是视野和能力,而这正是当下中学教育所欠缺的,导致历史试题的难度让学生发憷。

29题以三民主义为切入口,反映了国民大革命时代主义流行,军阀利用主义标榜统治,封建主义与民主思想的奇怪结合,学生所学知识在此处几乎不起什么作用。在文综三科中,历史试题的难度是最大的,材料的阅读难度和模棱两可的答案,使历史学习无论多么努力都得不到理想的成绩。以2013年高考为例,政治主观题52分,均分30.

58。历史主观题也是52分,均分26.41,2014年均分在22.

46(选47题)~25.25(选48题)之间,成绩偏低的事实值得深思。

五、偏重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对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的要求过于专业化。

胡适先生说: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能说八分话。

我们历史学习强调论从史出,结论必须来自于史实。但在高考命题中似乎并不遵循这样的原则,甚至答非所问。26题材料讲到北宋中期交子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纠纷,懂这段历史的老师知道之后北宋**接管了交子的发行。

本题的答案a很单薄,答案勉勉强强和材料有些许联系。虽然这道题难不倒学生,用排除法去掉错误的三个答案即可,但考查的知识是否可用更贴切的材料呢?27题考内阁不算超纲,材料反映了从明初到明中后期内阁权势的扩大,导致明朝防范权臣政策的失效,b答案“君主集权加强”怎么得来的?

明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君主**的强化,作为顾问性质的内阁权力的扩大,来自于皇权的信任和默许,本题若以“这本质上反映了”发问,就不难得出b答案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难读懂的材料,还有过于模棱两可的答案,解题方法和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命题者在设计试题时,要充分考虑到考查对象还是中学生,不要以专业的要求衡量他们,需要他们达到怎样的阅读深度和理解分析的能力,不能拔得太高。

六、主观题的答案缺乏统一协调,对未来教学会造成一定影响。

如果比较一下今年的文综答案,地理学科主观题每一个得分点均是2分,政治学科每一个得分点在2~3分之间,历史学科的分值很混乱。40题第(1)题答案有六点每点2分共12分,第(2)问也是六点基本是每点2分共13分。41题12分,找出一处不同4分,说明原因8分,每个得分点4分。

选做题题每个得分点在2~3分。47题第(2)问9分,答案给了六点,难道每点1.5分?

答案没做说明,是答出4点就能得全分还是5点、6点?如果在分值上主观题有这么大的差异,我们今后如何指导学生按分值答题呢?既然高考是标准化考试,答案设计必须要缜密,每道题的分值对学生要答几点必须要有提示作用。

罗志田先生在《历史的重要》一文中谈到:“过去的经验可以告诉我们曾经有过的机会和选择,也可以提示我们是否进行了足够努力,更可以帮助我们思考怎样可以做到更好。”他的话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历史学科的功能,对中学历史教学的方向应该是有启示的。

高考仅仅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吗?难倒众生不算赢,如果试题难度偏大,学生在做题中挫败感很强,很难再对历史学科产生兴趣,这种收获没有任何意义。历史成绩不高难道只是老师和学生的责任吗?

在做了高考题和大量模拟试卷后,我对目前高考对中学历史教学的指引方向感到担忧。就我本人而言,我学的是历史专业,也喜欢历史。但我在教学中很不快乐,学生学得很不轻松,学过的不考却总被难题怪题和错题拿住,学生对历史学科普遍有怨言,我在解释中逐渐觉得历史教学的定位大概是有问题了。

2024年普通高考 全国卷 历史试题评析

2017年普通高考 全国卷 历史试题评析。2017年高考历史命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立场,以服务选拔为导向,以提高试题质量为要求,试题学科特点突出,既注重主干基础知识考查,又强调学科素养和关键思维能力的培养,难度适中,实现了预期考试效果。试题主要特点如下 1 突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试题通过选取...

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

如有帮助欢迎 支持。2017年高考全国1卷历史试题分析。及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策略。贵溪一中陈国华。2017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对于高中一线历史教师来说,每年的高考试题都是一场饕餮盛宴,每年的高考试题总是能给人惊喜,这就是我们高中历史老师对高考试题痛并快乐着的感觉。以下我以2017年全国1卷历史试...

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

2017年高考全国1卷历史试题分析。及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策略。贵溪一中陈国华。2017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对于高中一线历史教师来说,每年的高考试题都是一场饕餮盛宴,每年的高考试题总是能给人惊喜,这就是我们高中历史老师对高考试题痛并快乐着的感觉。以下我以2017年全国1卷历史试题为例,并结合近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