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答案

发布 2024-01-07 13:40:04 阅读 2859

山东省德州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答案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1.【答案】b

解析】b卖弄(nòng),哺育(bǔ).2.【答案】d

解析】d.崔嵬、顾名思义、味同嚼蜡。3.【答案】c

解析】c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现多指登上政治舞台。该词含讥讽义,不符合本句语境。完成此类题目,一要细读选项句子,明确句子语境;二要理解词语意思,辨析词语感**彩;最后结合语境判断词语运用是否正确。

4.【答案】c

解析】a、b、d三处成分均为定语,c处“给我们”作状语。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的”是定语的标志。5.【答案】a

解析】a“金乌”是太阳的别称,“曦和”代指太阳。6.【答案】a

解析】a“二是”前应用分号。7.【答案】d

解析】a此句滥用否定词,应删掉第二个“不”。b此句代词指代不明,“它”应指“围棋”。c此句“商户”中含“蔬菜批发商”,应删掉“蔬菜批发商”和顿号。

8.【答案】(1)通天河金鱼(2)屈原离骚赛龙舟。

解析】(1)本题根据文段中的提示信息,如“陈家村”“观音菩萨莲花池”等,再结合阅读记忆回答即可。(2)本题关键性提示信息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诗人”“代表作有《天问》《九歌》《九章》等”“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他”。9.

【答案】(1)乱花渐欲迷人眼。

2)青草池塘处处蛙(3)便引诗情到碧霄(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示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解析】(4)关键性提示词是词作题目和“不幸处境”“孤高不驯”“坚贞不屈”,默写时注意“零落”“碾”等字不要写错。

5)答题关键在于读懂词作,抓住“相送”“飞雪”“杨花”“邀明月”“窗纱”“双燕”“画梁斜”等关键词,则容易作答。

10.【答案】(1)示例:a颂师恩b炫青春。

2)示例:忆往昔,岁月如歌。朵朵白云记录了人学的铮铮誓言;茵茵绿草闪烁着竞技的滴滴汗水;依依杨柳倾听过青春的甜甜畅想……(3)b

解析】(1)本题作答时一要注意读懂板块内容,二要注意参照已给出标题的格式,用三个字的动宾短语来概括。

2)本题解说词一定要围绕“忆往昔”这一主题,结合“师生三年来学习生活”来拟写,注意题干中“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和“不少于30字”的要求。(3)对联要求上下两句词性相对,内容相关。b项上下句词性对仗工整,内容都与教育有关,符合对联要求;a、c两项上下句词性不相对。

二、阅读。

11.【答案】示例:晚籁与斜阳,动静对比,沉寂幽静;胭红与雪白,色彩对比,鲜明绚丽;群山万壑与棠梨荞麦,远近高低对比,层次分明。

解析】首先从颔联上下句中的“有声”“无语”二词,可知运用动静对比,突出幽静。然后从颈联上下句中的“胭脂”“白雪”二词,可知运用色彩对比,更显绚丽。最后整体看颔联与颈联,前者从高处写远景,后者从低处写近景,又是一种对比。

12.【答案】示例:兴长惆怅。

诗人原本游兴正浓,一看到村桥原树极像家乡景物,便触发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要抓住“兴长”“惆怅”“吾乡”等关键词及诗中的景物描写,尤其是尾联的转折,来揣摩诗人情感变化的原因。13.【答案】b

解析】“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是连词,表转折。a、c两项中的“而”表承接,b项中的“而”表转折,d项中的“而”表并列。

14.【答案】示例:《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多格言警句,体现了孔子的道德修养及学习方法、态度等。

解析】本题可从《论语》的内容和选文体裁、语言风格等方面入手分析《论语》的特点。15.【答案】示例:(1)成年(2)规劝。

解析】(1)“冠”,这里指行冠礼,即古代男子满二十岁加冠,标志其成年。(2)注意此处“讽”不是今义“讽刺”。16.【答案】d

解析】题干中“奇之”的“奇”是意动用法,意思是“认为……是奇才”。a行:行走。

b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腰挂。c闻:

使动用法,使……听到。d利: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

17.【答案】示例:任齐州长官,他把迅速惩处恶势力、盗窃犯作为主要工作。

解析】译此句时要注意,“知”的意思是“主管”“担任”,“以……为”的意思是“把……作为”,“疾”的意思是“快,迅速”,“本”的意思是“主要的(工作)”。

18.【答案】示例:劝说富人**粮食,让百姓度过饥年;整治治安,打击豪**盗;改官舍为收容所,扶贫济困;奉养继母,抚恤弟妹。

解析】做此类题必须要读懂文章内容,抓住题干要求中“仁”这一关键词,找出相关语句,概括人物的行为或事迹。本文第二至五段,每段都讲了能反映曾巩“仁”的事例,逐一概括即可。

19.【答案】示例:写五亭桥别具一格,突出中国造亭艺术高超,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艺术性。

【解析】回答本题要细读文段,从五亭桥本身的特点以及把它放在首段来写的作用两方面来分析作者对其多着笔墨的原因。抓住“扬州的亭也是别具一格的。以五亭桥最为有名。

五亭桥,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等语句,以及清人黄惺庵对五亭桥的赞语,可以看出五亭桥建筑艺术高超,是中国传统亭建筑中的代表,从而可见中国造亭艺术之高超。同时,将对五亭桥的详细介绍放在本文的首段,又能起到增强文章可读性和艺术性的作用。

20.【答案】示例:打比方,引用。把园林和亭比作文章、句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亭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引用袁文,增强说服力,提升文学文化内涵。

解析】辨析文段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明确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规范表述。本文第。

段,“如果园林是一篇文章……就像一篇文章没有句读”,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其作用的规范表述是“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觉得‘香山,山色轩楹……大有江南风景”’和“他说:‘无亭榭可布几筵耳。

’”运用引用说明方法。其作用的规范表述是“引用了……的名句,有力地说明了……,使说明更有说服力,提升了文章的文学文化内涵”。21.

【答案】示例:整散结合,文白相间,简约典雅,流畅生动。

解析】分析文章语言特色,可从句式、文白、语言表现力等方面思考,注意题干中“以第③段为例”的要求。

22.【答案】示例:娓娓引出话题,有曲径通幽之美,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和思考。

解析】分析文章开头段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思考,细读全文,结构上分析首段与下文的关系,内容上看首段是否起铺垫作用,同时要思考其与中心的关系,还要分析其是否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23.【答案】示例:

“充满果汁的空气”,化虚的空气为实的果汁,不仅有丰富的味道,而且有鲜艳的色彩,有体量,有动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语言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找出相关词语,从描写、修辞等角度分析其是如何体现想象丰富、用词新颖的即可。

24.【答案】示例:(1)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作者被“按时看日出”这句话所震撼和叹服,并由此陷入沉思。

(2)重复机械的生活,使人丧失对美好生活的好奇、探索、感悟和品味,变得麻木迟钝。

解析】分析词语含义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从词语的本意人手,根据具体语境分析其在句中的意思,然后揣摩其表达效果或其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情感即可。(1)此处用“绊倒”一词来表现这句话对“我”产生的触动之大,可见“我”受到的震撼并由此产生深思。(2)此句中的“冷漠”所体现的是一种麻木的状态,可据此展开分析。

25.【答案】示例:第○11○12段之间。承上启下,以普通人反衬福楼拜,突出作者对后者人生态度的肯定和赞赏,批判我们的懈怠和疏懒。

解析】首先分析题干中的句子,可看出其内容是从写福楼拜对自然的态度向写普通人对自然的态度的过渡。然后细读选文,分析哪几段是写福楼拜对自然的态度的,哪几段是写普通人对自然的态度的,即可确定这句话所应处的位置。

26.【答案】示例:美是短暂、稍纵即逝的,美好的东西要紧握手中,不要因错过而后悔。

【解析】答此类题一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思考,二要答出自己的独特体验。三、写作27.【答案】略。

解析】“车站”可用其本意,根据材料的提示写发生在车站里的难以忘怀的人和事;也可以用其比喻意,写生命。

旅途中一个记忆犹新、具有转折意义的“车站”。无论写什么,都要注意“车站”既是起点也是终点的特点,行文中要写出“车站”所带有的转折和承前启后的意义。

这是一篇材料式命题作文。材料是对学生思路的导引,可抓住材料中的“那人”“那事”等关键词进行选材、构思。另外,要想获得高分,一定要开篇点题,结尾扣题。

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思想品德试卷 答案

2016年山东省德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思想品德答案解析。1.答案 a 解析 本题是一道时事政治题。考点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的相关内容。2.答案 b 解析 本题是一道时事政治题。考点 我国首款大型客机c919成功下线的相关内容。3.答案 d 解析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知手机功能不断增强,给青少...

2024年德州市中考化学试题

德州市二0一四初中学业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cl 35.5 ca 40 fe 56 一 选择题。1 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固体析出。b 敞口放置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有白色固体析出。c 浓硫酸溅到木材上,木材变黑。...

2024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 积累与运用 共20分 1 4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在春天的唱诗班 xi o 声匿迹之后,仍可以听到树林里黑头莺的歌声。它们的歌喉轻快纯洁,尽管音域不太宽广,但十分美妙动听,婉转而富有层次,这歌声仿佛涵养了树林的清新,描绘了恬静的生活,表达了幸福的感受。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