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全国卷语文 答案详解注释版

发布 2024-01-07 00:20:08 阅读 1407

2024年6月8日,下午17:00,1031万考生走出人生的考场,2019高考结束。我找来试卷,像小学生般认认真真地做了一遍,核对答案,总结反思,解读注释。

2024年高考全国1卷语文试卷继续突出了阅读概括、语言运用(情境)两大核心素养的考查。试卷整体阅读量小,选材平易,贴近学生实际,选择题选项辨度高,干扰小,作文更是人人有话说。相比去年,今年语文学科在高考总分中的选拔功能应会弱化不少。

不过呢,也不错。阳光正好,微风不噪,各位小伙伴,明年可以不用再来了,嘻嘻。

本人之所以不揣才疏学浅,甘冒扛鼎折肱之险,对2024年高考全国1卷语文卷加以解读注释,实是爱教之深切,遑顾其他了。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

语文参***详细解析。

黄老师编写。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引论部分,开篇设问,提出论点,划线句)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是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

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现象和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

本论分论点之提出问题,时代创作的困惑,引出下文关键词:人民、时代。)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本论分论点之分析问题,是什么?是人民。)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

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本论分论点之分析问题,为什么?结合人民创作。)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

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者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

结论部分,呼应开篇。艺术家要结合时代、为人民创作,用作品“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要提高论述类阅读的得分率,必须要改变轻阅读,重做题的习惯,当然了,所有阅读都是如此。先理清文本要素:结构、中心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 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d. 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解析:a项:颠倒关系。

原文“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c项:强加因果。原文“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d项:无中生有。原文“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 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d. 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解析:d项,概括错误。文章末段论证了“艺术家要回到人民、时代中间,塑造形象,凝聚精神,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 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

b. 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

c.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d.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

解析:d项:本段中心句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关键词是“精品”,所以“少而精”的“少”没有依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

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治理是通过外界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

摘编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材料一内容概括:阐释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概念)

材料二:以温度25℃、相对湿度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1.00),计算在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

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

材料二:在概念一的基础上通过图表进一步阐释为什么要“预防、治理、修复”)

材料三: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

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图书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文件进行了实验性去酸和修复,方案如下:

1)去酸方案。

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纸张酸性的方法。根据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损坏程度和特点,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酸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根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去酸时间,去酸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

2)修复方案。

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用纸浆补书机修补书页,既不遮挡字迹又能增强纸张强度。但纸浆补书机也有其不足,如对书页的边缘残缺处和书口的断裂处补后的强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书口的断裂处及书页上的裂口缝隙过小,使得纸浆难以通过,边缘残缺处的纸浆与书页的连接方式属单侧直线连接,不够牢固。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

档案文件修复后,纸张的强度和柔韧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原来一触即碎的文件纸张,现在不但可以正常翻阅,甚至可以拿起抖动。对于文件修复前后的变化,毛里求斯大使馆人员表示惊讶,称之为“魔术般的变化”。

材料三是材料。

一、二的延伸,用实践证明理论的可行性)

摘编自周崇润等《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

实用类阅读的三则材料联系紧密,逻辑严谨,学生阅读思路清晰。语言平实准确,学生阅读轻松。)

2024年高考语文答案 全国卷2 6 9日更新

2010高考语文全国卷2答案。1 5 cbcbd 6 10 ccabd 11 从公家借了几十万钱来慰劳部队,在他死后,亲属和手下的官吏卖掉器物古玩来偿还。12 张凝打算上报将士们立功的状子,李重贵叹息书 大将陷入敌军覆没了,我们却记功有什么脸面呢?答 1 本诗通过借梦来表现作者既想超越时空而又留恋人...

2024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水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

2019高考全国卷I语文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答案。第 卷。甲。阅读题。必考题。一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二 古代诗文阅读 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 19分 7.10分 1 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2 苏轼曾从容地责备公亮不能纠正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