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期中试卷 中国区域

发布 2024-01-06 12:40:03 阅读 1723

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高二地理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6小题,共52分。每题2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

读图1“我国某水库2009年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图”,回答1~3题。

1.该水库的流入水量最大值出现在。

a.5月 b.6月

c.7月 d.8月。

2.该水库蓄水的最低水位大致出现在。

a.3月下旬 b.7月中旬

c.9月上旬 d.12月下旬。

3.该水库可能位于。

a.海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读图2“我国某山地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气候资料”,回答4~5题。

4.该山地若有永久积雪,其雪线海拔高度约为

a.2 500米b.3 000米 c.3 500米d.4 000米。

5.该山地森林最有可能出现在。

a. 南坡海拔1000米处b.北坡海拔500米处。

c. 南坡海拔2000米处d.北坡海拔2000米处。

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的水文现象。冰凌有时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坝,造成水位大幅度地抬高,最终漫滩或决堤,称为凌洪。图3和图4分别是兰州、乌海地理位置图和2008年兰州、乌海月平均气温变化图。

根据图3和图4回答6~7题。

6.关于乌海和兰州年较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乌海位于兰州西部,因此乌海年较差大于兰州。

b.兰州位于乌海西部,因此兰州年较差大于乌海。

c.乌海年较差大于兰州的原因之一是乌海的纬度高于兰州。

d.乌海年较差大于兰州的原因之一是乌海的降水量高于兰州。

7.2008年下列月份中黄河乌海段最有可能发生凌汛的月份是。

a.1月 b.3月 c.7月 d.10月。

读图5,回答8~10题。

8.有关图中甲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较周边高b.甲地有可能是山间小盆地。

c.气温的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d. 气温的影响因素是地形

9.乙河流的水文特征是。

a. 流量小 b. 含沙量大 c. 汛期长 d. 结冰期较短。

10.图5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 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b. 气候为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

c. 土壤肥沃,为紫色土d. 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读图6“我国某省主要农作物不同层次生产潜力递减柱状图(单位:千克/百平方米)”,回答11~12题。

11.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a.光照b.气温c.降水d.土壤。

12.该省是。

a.浙江 b.安徽 c.河南d.吉林。

下表为我国位于同一地形区上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及该地区一月等温线图(图7),读资料回答13~15题。

13.就自然条件而言,下列产业中在甲地发展区位优势最明显的是。

a.甘蔗 b.鲜花

c.橡胶 d.油菜。

14.甲、乙两地冬季气温及雨日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a.甲地受暖锋影响的时间比乙地长。

b.甲地受暖锋锋面控制,乙地受冷锋锋面控制。

c.甲地受暖气团影响,乙地受冷气团和锋面控制。

d.甲、乙地分别受来自高纬、低纬的海洋气团控制。

15.甲、乙两地农业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水资源短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两地地质状况特殊,河流径流量少。

b.工业发达,工业用水比例过大。

c.两地为半湿润地区,河流径流量少。

d. 水污染严重,农业用水受到限制。

图8为我国2008年某经济作物年产量分布,读图回答16~17题。

16.该经济作物是。

a.甘蔗 b.油菜

c.小麦 d.棉花。

17.2008年底至2009年初,图中①省连续104天无有效降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150万亩,其中受影响最大的粮食作物是。

a.水稻 b.冬小麦。

c.春小麦

d.棉花。读“1992年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回答18-19题。

18.分析上表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青藏地区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 b.长江中下游地区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 c. 青藏地区更加适宜人类生存 d.长江中下游地区单位面积的年生物量比青藏地区低。

19.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地区年生物量低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光照强b.海拔高c.土壤贫瘠 d.气温低。

读“图9台湾岛水系图”,图10“沿回归线所作的台湾岛地形剖面及相关要素变化示意图”,回答20~22题。

20.图中a 、b表示的地理要素分别是。

a.气压、风力 b.降水、光照

c.湿度、能见度

d.污染指数、云量。

21.造成图中地理要素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地势

c.洋流d.纬度位置。

22.对该岛生活、生产危害最大的两种自然灾害是。

a.寒潮、洪涝 b.**、洪涝

c.台风、** d.沙尘暴、台风。

读图11“黄河干流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图”,回答23~24题。

23.甲、乙两地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

a.都以土地荒漠化为主。

b.都以水土流失为主。

c.甲以土地荒漠化为主,乙以水土流失为主。

d.乙以土地荒漠化为主,甲以水土流失为主。

24.c河段的支流和水系的密度明显大于b附近河段,原因是c河段。

a.附近地区的地形平坦,而b河阶段附近地区地形起伏大。

b.流经半干旱地区,流水对地表的作用比b河段附近强。

c.附近地区地形更为破碎。

d.位于b河段的下游。

读图12,回答25-26题。

25.关于图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等值线数值是140

b.乙等值线数值是160

c.a处等值线向高纬凸出,原因是a处海拔高,气温低。

d.b处等值线与纬线平行,原因是b处受纬度因素影响。

两处成为我国著名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充足,雨量丰富 b.人均耕地面积大,商品率高。

c.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d.土壤肥沃,复种指数高。

二、选择题(本题有2小题,共48分。)

27.读我国局部区域图,图中等值线为该地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根据图示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根据图中等值线信息推断该地区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分)分析图上相距较近的a、b两地数值差异较大的原因。(4分)

2)图中c地的优势经济作物是棉花,和新疆相比该地发展棉花生产的相对不利气候条件有哪些? (4分)

3)图中d区是著名工业区,d工业区与沪宁杭工业区相比,工业发展的条件有何差异? (4分)

4)图中e是所在河流上迄今争议最少的水利枢纽工程,其名称是该水利枢纽工程以下河段径流量沿途变化的趋势是试分析其原因。(8分)

28.下图为某区域的>10°c年积温线图,读图回答问题。(26分)

1)2008年的汶川(31°n,103°e)大**就发生在图示区域。简述图中主要地质灾害对抗震救灾的不利影响,并谈谈如何有效预防?(6分)

2)读出图中m、n两地>10°c积温线的数值,并简要分析这两地积温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8分)

3)崎岖不平是p所在地形区和n所在地形区地表特征的共同点,试分析其成因。(6分)

4)与中下游地区相比,流经m附近地区的长江干流河段冬夏季节水温差异较小,试分析其原因。(6分)

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高二地理答卷纸。

一、选择题(本题有26小题,共52分。每题2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

二、选择题(本题有2小题,共48分。)

27.(22分)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试卷

区域地理质量检测。一,单向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读图1,回答1 2题。图11 图中4地所在大洲排序正确的是 a 南美洲 非洲 北美洲 亚洲。b 非洲 南美洲 大洋洲 欧洲。c 南美洲 大洋洲 亚洲 欧洲。d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亚洲。2 图中4地所在国家濒临的海洋正确的排序 a 大西洋 印度洋 ...

高二地理期中试卷

高二年级地理选修模块6试卷。一 选择题 本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不选 错选 多选均不得分 1 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 对立的关系 b 统一的关系 c对立统一的关系 d矛盾的关系 2 在 人类社会和环境相关模式图 中,与a b c d 箭头表示的意...

高二地理期中试卷

2013期中考试试卷。高二地理。湖泊是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但是目前多数湖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三湖 正是我国目前重点治理的工程之一。读图1,回答1 3题 1 图中三个湖泊依次是 a 太湖 巢湖 滇池b 滇池 太湖 巢湖。c 巢湖 太湖 滇池d 滇池 巢湖 太湖。2 图中三大湿地目前污染严重,其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