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中考历史考纲变化

发布 2024-01-04 12:55:02 阅读 7566

一、中国古代史:

增加1.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2.三国鼎立的形成。

3. 武则天、遣唐使。

4. 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列。

删除1.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

1.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

2.都江堰。

调整1.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调整为。

北京人的文化遗存,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2. c.运用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调整为。

b.理解“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3.孔子、老子;《史记》;唐诗、宋词与明清**调整为汉字的演变,《史记》和《资治通鉴》,唐诗、宋词,古代书法、绘画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4. “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调整为孔子及“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二、中国近代史:

增加1.黄埔军校的创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3.《申报》、商务印书馆等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4.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三、中国现代史:

增加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发展。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删除(无)调整(无)

四、世界古代史:

增加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删除拜占廷帝国的衰落; 阿基米德的主要成就。

调整(无)五、世界近代史:

增加(第5主题)宪章运动,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运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识记)

删除以凡尔登战役为例;《向日葵》与《英雄交响曲》

调整(无)六、世界现代史:

增加(第5主题)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识记)

删除(无)调整(无)

历史。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相对于《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考试性质与目标”无变化,“编写说明” “考试内容和要求”“例证性试题”“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具体变化如下:

知识点:新增24个,删除11个 ,能力层次要求变化的2个,表述调整的18个。

新增。1.北京人的文化遗存(识记)

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等原始农耕文化。

的特征(识记)

3.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识记)

4.三国鼎立的形成(识记)

5.武则天(识记)

6.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识记)

7.汉字的演变(识记)

8.《资治通鉴》(识记)

9.古代书法、绘画等方面的主要成就(识记)

10.黄埔军校的创建(识记)

11.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识记)

12.**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识记)

13.《申报》、商务印书馆等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理解)

14.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识记)

15.京师大学堂的开办(识记)

1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识记)

17.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识记)

1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识记)

19.万隆会议(识记)

20.古代埃及的金字塔(识记)

21.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识记)

22. 宪章运动(识记)

23.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识记)

24.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识记)

删除。1.炎帝、黄帝(识记)

2.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识记)

3.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识记)

4.明清**(识记)

5.老子(识记)

6.张謇兴办实业(识记)

7.科举制的废除(识记)

8.拜占廷帝国的衰落(识记)

9.阿基米德的主要成就(识记)

10.《向日葵》(识记)

11.《英雄交响曲》(识记)

能力层次要求变化。

表述调整。三、例证性试题。

例证性试题有10道例题被替换。2024年新援引了安徽2024年2题、2024年3题、2024年10题、2024年14题、2024年17题、2024年1题、2024年4题、2024年12题;河北2024年16题,原创题。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j**ascript:void(0);j**ascript:void(0);j**ascript:void(0);j**ascript:void(0);

英语。对比2024年,《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中的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附录均无变化,编写说明、考试性质与目标、考试内容与要求、附录5的文字表述部分统一将“英语课标”改为“课程标准”,其他变化具体如下:

编写说明。1.将2024年的“本纲要”改为“《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英语)》(以下简称《纲要》)”

2. 将“纲要”改为“《纲要》”;

例证性试题。

1.将除“例8”外的所有例题换为2024年安徽中考真题,“例8”为2024年安徽中考真题(2024年考纲中的例证性试题为2024年安徽中考真题);

2. “例4”前的题干要求删掉“选项为文字形式”;

3. “例6”后的“说明”中删掉“选材简短,语句紧凑,内容真实”;

4. “例11”前的“1. 补全对话”题干位置有调整;

附录。1.“附录3”中的“1. 社会交往(social communications)”改为“1. 社会交往(social communications)”;

2.“附录5”中新增15个单词:

以下红字部分为有变化的地方,需重点审读与分析。

附录1:优秀古诗文篇目。

在原有50篇范围内作出如下调整。

文言文默写和阅读:不列入2024年考查篇目《孔子语录》《鱼我所欲也》《杂说(四)》《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相比2024年考纲,《三峡》列入2018考试范围、《杂说(四)》不列入2018考试范围。

古诗词默写:不列入2024年考查篇目《蒹葭》《观刈麦》《雁门太守行》《游山西村》《山坡羊·潼关怀古》,相比2024年考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列入2018考试范围、《游山西村》不列入2018考试范围。

四、例证性试题。

题量:总题量未变。

题型示例中部分题型有所变化,具体如下:

未变化的有:例1、例3、例10、例15分别于2024年的例1、例3、例6、例16相同。

其他变化如下表:

四、例证性试题。

例证性试题共15道,更换7道(选择题5道,填空和简答题2道)均为历年中考真题。新增选择题1道,具体如下:

例9 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3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稀naoh溶液。

d.从20s到40s,溶液的温度升高、ph增大。

说明】本题以图示的方式呈现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时温度和溶液ph变化曲线,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酸碱中和反应、溶液的酸碱性与ph等基础知识。突出考查学生获取、使用信息的能力。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开展实验教学,给学生更多的实践体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

2024年安徽中考历史考纲变化

中国古代史 删除 1 陈胜 吴广起义。2 三国鼎立的形成。3 宋代的社会生活。4 华佗,张仲景和 伤寒杂病论 李时珍和 本草纲目 中国近代史 删除 1 虎门销烟。2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3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4 以来剪发辫 易服饰 改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删除 1 认识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

2024年安徽中考历史考纲变化

一 中国古代史 增加1.夏 商 西周三代的更替。2.三国鼎立的形成。3.武则天 遣唐使。4.辽 宋 西夏 金等政权的并列。删除1.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1.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2.都江堰。调整1.知道炎帝 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调整为。北京人的文化遗存,半坡居民 河姆渡居民...

2024年安徽中考历史考纲变化如下

中国古代史 增加 1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 华佗,张仲景和 伤寒杂病论 李时珍和 本草纲目 3 宋代的社会生活。4 长城 北京故宫。调整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运用 理解 删除黄帝的传说 中国近代史 增加 1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删除 1 五四精神。2 长征精神。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