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面,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发布 2024-01-03 08:05:12 阅读 5379

2024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

语文(二)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静谧(mì) 嗔怒(zhēn)胆怯(què) 心无旁骛(wù)

b.炽热(chì)田圃(pǔ) 阴晦(huì) 锲而不舍(qiè)

c.恣睢(zì) 解剖(pōu) 拮据(jù) 恪尽职守(kè)

d.干涸(hé) 憔悴(jiāo)佝偻(lǒu) 前仆后继(p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鄙夷隔漠晨曦面面斯觑 b. 辨别纯粹暗哑根深底固。

c. 狡黠脊梁亵渎重蹈覆辙 d. 雏形深邃造旨侍才放旷。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听了歌唱家腾格尔演唱的经典曲目——《天堂》,不由得触目伤怀。

b.重庆的吊脚楼因地制宜,依山而建,每根木柱、每片青瓦都闪烁着山城文明的光芒。

c.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组长建议同学们发言要直截了当,不必转弯抹角。

d.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但我依然对故乡的山情有独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

c.当前,青少年非常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汉语的规范化使用,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

d.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

二)按原文默写(共6分,每空1分)

5、①谈笑有鸿儒刘禹锡《陋室铭》)

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君子好逑。(《诗经》)

李清照《武陵春》中词人睹物思人,悲从中来的句子是。

三)口语交际题。阅读下面的材料,答题。(共2分)

元旦节,中学生乐乐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期间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

”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6、假如你是乐乐同学的好朋友,你会这样劝说乐乐:

四)表文转换题。(共4分,每小题2分)

下表是对株洲市某学校某班42位同学使用字典、词典等语文工具书情况的调查统计,观察后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7、(1)从上表中你得出的结论是:

2)对此现象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二、现代文阅读(共24分,每小题2分)

一)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仰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地动,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

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

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进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眼见气都没了,方才丢了棒。 —选自《水浒传》

8、文章本意是要突出武松的神武,但第一自然段却具体描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把老虎“拿人”的本领写得十分生动。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

9、面对气势汹汹的老虎,武松并不立即迎上去捕杀,而是“一闪”“一闪”“又闪”。这样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10、第二自然段写武松“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联系上下文分析“打折哨棒”的原因,并请说说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

原因: 作用:

二)改变命运的一分。

1)办公室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一条缝,像贼一样探进一颗瘦小的脑袋。脑袋的拥有者向办公桌怯怯地走近,怯怯地叫了声:“老师。”

2)“查分数吧?你59分,全班就你不及格。”秦老师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努力展示她温和的一面。

根据惯例,每次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门口总会挤满迫不及待的学生,现在这个小男孩是班上最后一位来查分数的学生。

3)“老师,能不能,能不能……”把“能不能”呢喃了好几遍,小男孩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被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

4)“加分?这不好。作文打分得严格对照评分标准。”秦老师摇了摇头,面带歉意地笑笑,“你不用太放在心上,不及格老师不骂你就是了,以后认真些,争取期末拿个高分。”

5)“可我妈……她会用竹鞭抽我的。”小男孩带着哭腔,双手习惯性地往头顶挡,有竹鞭已经临头的感觉。秦老师沉默了,她理解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当然也不希望学生因贪玩而考试不及格,可管教孩子也犯不上动竹鞭。

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她做事一向很讲原则,可偏偏长着颗女人心。

6)不经意地瞧小男孩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秦老师的心猛然一震——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在恐惧的战栗后面,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哎!毕竟,他还是个孩子,心还非常嫩。

7)“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灵感一闪,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男孩的全身,此刻小男孩正微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给我一还十,怎么样?

”8)“行,期末还你。”小男孩咬了咬嘴唇,迈开脚步逃跑似的走出办公室。背后传来秦老师柔和的声音:“要好好念书,不要再旷课去捉青蛙摸小鱼……”

9)因为一直惦记着那十分“高利贷”,同时也由于对秦老师心怀感激,所以小男孩在此后的学习中非常刻苦。期末,小男孩的语文取得98分的好成绩,被扣去10分,还有88分。于是学校给小男孩颁发了一个“三好学生”奖,一个学习成绩进步奖。

这是小男孩上学三年来第一次获奖。他紧紧抱着奖状和奖品,小男孩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挨妈妈的竹鞭都不哭的小男孩,竟一下子热泪盈眶。

10)后来,小男孩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中学,几年后又上了大学,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11)再后来,他成了某集团公司的老总,捐出了许多钱建设家乡,而且每年回家乡都不忘去看望他当年的语文老师秦老师。

12)这是我的一位老总朋友的亲身经历,至今他向我们讲起这一分“高利贷”的往事时,仍是激动不已,因为他知道,是秦老师当年“借”给他的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

11、从第(1)段小男孩来办公室找秦老师的行为举止中,可以看出他内心是有些顾虑的,他可能有哪些顾虑呢?(答出两点即可)

12、先前,秦老师以为小男孩是来查分的就有些不高兴,后来当小男孩提出加分的要求时,她本应更不高兴,但她为什么还对小男孩“面带歉意地笑笑”?

新版面,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2015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语文 二 时量 120分钟满分 100分。一 积累与运用 共20分 一 单项选择题 共8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静谧 m 嗔怒 zh n 胆怯 qu 心无旁骛 w b 炽热 ch 田圃 p 阴晦 hu 锲而不舍 qi c...

2024年中考全真模拟试

满分 15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 积累和运用 35分 1 古诗词名名默写。10分 大漠孤烟直王维 使至塞上 禅房花木深。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夜雨寄北 各领 数百年。赵翼 论诗 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 约客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浣溪沙 王湾的 次北固山下 一诗中描写时...

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 共4分 全卷书写分。二 共22分 完成下面1 7小题。1 正确拼读 给句中加点的词语注音。那树有一点佝 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 火一样繁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 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 立不摇,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