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徐汇 金山 松江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发布 2023-12-30 09:10:12 阅读 7376

2015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

高三语文试卷 2016.4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8分)

数字化时代的艺术。

艺术被复制技术弄得身不由已,并非是电脑出现以后才有的事情。

早期欧洲用羊毛挂毯来复制油画,织毯人用各种颜色的经纬线对应画面上相应的色素,只是羊毛毯子太贵,织得起挂毯的人也就请得起画师了。随后出现的铜版画使更多的人可以分享到艺术品,但这也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与原作相比,这些复制品在质量上相差太远,数码方式出现之前的复制术都是一种有损复制,所以它们的冲击力远远小于今天的数字化复制。

摄影技术的兴起至少在两方面对艺术产生了影响:一是它取代了绘画的写实职能,甚至在摹物象形的功能上,摄影比绘画要强大得多;二是它具有可复制性,不但可以用来复制绘画,它自身就是可复制品。这两点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绘画的传统要求。

即使在绘画的装饰功能方面,摄影也部分地抢了绘画的饭碗,至少像明信片风景和鲜花之类,摄影和绘画同样广受欢迎。[甲]有着几千年传统的绘画必须要存在下去,[乙]不能以传统的方式来延续,[丙]绘画被迫重新思考了自己的存在意义。现代主义艺术就是在这样的思考中诞生的。

也许今天的绝大多数人和艺术的第一次接触就是从摄影获得的。比方每个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可能都知道《蒙娜丽莎》,但人们看到的大多是这幅画的印刷品。数码复制的影响在于,它不仅在复制的精度上更为出色,对这一复制品的再复制也不会导致损耗——它从技术上消解了原作的概念,会导致艺术品**上天翻地覆的变化。

由于成功的传播所建立的广泛的知名度,也许会极大地刺激人们对原作的需求;但另一种业已成为现实的趋势是,完美的复制降低了对于原作的需求,如果人们可以轻易地从网络上**质量完全一样的**或**,他们为什么还要额外花钱购买呢?这将直接影响到艺术生存下去的方式。

⑤数码复制带来的又一个问题是艺术消费群体的改变。以前的艺术实际上都是为某个特定的对象而生产的,壁画是为教堂画的,圣像画是为老百姓画的,肖像是中产阶级的需求。现在,如果艺术品将通过数码复制进行传播,艺术品所面对的受众在很大程度上就变得不可预知。

这种情况迫使艺术家必须自定义他的任务,使创作过程中所依循的规则出现模糊,难于聚焦,这对创作的影响不言而喻。

⑥艺术家一旦事先知道作品要通过数码化的方式到达终端受众,他或者会让他的作品更适合这种传播,或者会抗拒这种传播,刻意去强调作品中那些难以在数码复制中还原的东西。事实上目前的技术所不能复制的东西已经所剩无几。照这条思路,艺术可能会更多地朝味觉、触觉等领域发展;而照前一条思路,艺术显然应该进一步图形化、**化。

抗拒数码化的艺术家会更强调体验,更倾向于装置或者身体艺术之类强调现场亲身经验的方式;绘画将更多地强调质感等一切手工的痕迹,戏剧或许会复兴。而乐观地迎接数码化的艺术家会更多地从事摄影和**、音频方面的制作。这类艺术品与金钱之间的关系将更间接,也许会变得越来越像今天的报纸,它可以用极低廉的**提供给你,用你的阅读为它创造价值。

事实上,数字化不但为准确的复制提供了可能,也为不准确的修改大开了方便之门。要在数码时代做一个艺术家显然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你必须把自古以来关于创作主权的传统观念当作不切实际的幻想提前抛弃。那些匿名的受者随时可以采取一种更加主动的姿态来对待你的作品,而且由于在数字化条件下对作品的再处理只需要某种心血来潮的念头,几乎没有多少接受者能经得起这样的**。

作品一旦离开作者,可能会经过多次剪辑、改动,最终以始料不及的面目呈现给最后一个接受者。作品的再生产、再消费几乎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到达终端消费者眼前的是经过复杂的再处理之后的东西。

由一个个体艺术家设计好艺术手法,严格地控制整个艺术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的模式越来越不可能。对消费者而言,他最终所接触到的是一个庞大的文化活动的产物,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初始作者成为一个匿名者。创作者和接受者同时**,这也许是数码复制所开启的一个新的匿名时代。

1. 第③段[甲][乙][丙]三处应依次填入( )2分)

a. 因此也于是 b. 即使也因此。

c. 然而又于是 d. 况且又乃至。

2. 对第④段中“它从技术上消解了原作的概念”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数码复制品的出现颠覆了原作存在的唯一性。

b. 数码复制品改变了接受者对原作内涵的理解。

c. 数码复制品使得艺术品的原创性受到了挤压。

d. 数码复制品的出现影响了人们对原作的需求。

3. 根据第⑥段的文意,在⑴⑵⑶处填入适当的内容。(3分)

态度方法。4. 第⑥段末尾以“报纸”来作类比的作用是2分)

5. 联系全文,概述“艺术被复制技术弄得身不由己”的表现。(4分)

6. 本文所持的是“创作者立场”,请从“观赏者立场”,说明数码复制技术带来的影响。(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18分)

夏日芳草理查·杰弗理。

我踏着芳馥的浅草向上走去。而随着每一步的攀登,我的心境的感受范围似乎也更加宽阔;随着每一口清醇气息的吸入,一个更加深沉的渴望正在不觉萌生,甚至连这里太阳的光线也更加炽烈而妍丽。待到我登上山顶,我早已把我的卑微处境与生活苦恼忘个干净,我感到自己已经一切正常。

山顶有堑壕一道,我沿沟缓缓而行,稍事歇息。沟的西南边上,一处坡面坍陷,形成裂口。这里下临一带广阔沃野,其中盛植小麦,景色颇佳,周围青山环抱,宛如一古罗马圆形剧场。

山间有通路隘口折向山南,天际远处则为白云锁闭,不可复见。

此地堪称绝幽,唯与阳光和大地为伍。我躺在草上,开始从灵魂深处与大地、阳光、空气以及那渺不可见的远海慢慢絮语。

我想到大地的坚实——我甚至觉得它将我载负而起,身下如茵的绿榻那里传来一种异样的感觉,仿佛大地正在和我交谈。我想到那流荡的空气——以及它的纯净,这正是它的美之所在;它抚摸着我,并把它自身的一部分也给了我。我与大海对话——虽然它离我很远,在我的想象之中,我仍然看到了它缘岸近处的苍翠与远洋深处的蔚蓝,我渴望获得它的力量、秘密与光荣。

我又与太阳对语——渴望从它的辉煌与灿烂中,从它的坚忍不拔与不知疲倦的驰驱中,找到那和灵魂相仿佛的东西。我仰对着顶上的蓝天——凝视着它的深邃,吸吮着它的绝妙的色泽和芳馥。天上的那些采撷不到的花朵里的浓郁蔚蓝把我的灵魂也吸引了去,因为纯净的色调能给灵魂带来静谧,使它在那里得到休憩。

凭着这一切我祈祷了,我的灵魂体验到了一种完全不可言诠的感情;相形之下,祈祷反而显得微不足道,至于语言更是这种感情的一个粗糙的标记,只可惜我除此再没有别的办法了。凭着碧蓝的天空,凭着那光透幽径的滚滚炎阳,一个新的缥缈的“以太”[注]海洋正在一天天地展开在我的面前。凭着那环抱宇宙周流八垠的爽气清氛;凭着那喧嚣在岸边的大海——近处雪浪翻舞的碧海与远洋的深海;凭着载负着我的坚实大地;再凭着芳馥的茴香,它们的小花我常抚摸;凭着芊芊芳草;凭着那经手一搓便顺指滑落的粉松白垩,我祈祷了。

我搓搓土块、草叶与茴香,吸吸周流寰宇的澄鲜空气,想想大海与苍天,伸伸手臂来让阳光爱抚一番,并俯首在草上以示虔敬——我正是这样来祈祷的,这时我衷心盼望这样或许能接触到那个更较上帝为高的不可言说的世界。

尽管使我心神激越的许多感情那么浓烈,尽管我与大地、阳光、天空、星斗与海洋的一番歆合那么亲切,这种感情动人心魄的深切还是任你怎么写也写不出的。我正是凭着这些来祈祷的,仿佛它们竟是一些乐器,一些键盘,把我灵魂中的乐调嘹亮地演奏出来。那光华耀目的伟大太阳,茁壮而亲切的大地,和暖的晴空与澄鲜的空气,以及对大海的思慕——这一切无可言喻的美简直给我带来一种狂喜。

夏天的时候我常到田野里去。背靠着橡树庞大的躯干,这时身后粗糙的树皮与地衣隐隐可觉;我便在俯视绿色田野的同时,开始思索我要进一步追求的灵魂生活。或者,坐卧在翠绿的冷杉之下昂首张望,看到天顶处的颜色更加湛蓝;这里羊齿遍地,野鸽咕咕,林木动处,槐树上的茸茸新叶清晰可辨。

不论在躯干修直饱满的榆树荫下,还是在山楂矮林与榛树之旁,我自己都充满着一种追逐灵魂本性的深刻渴求;希望从这一切绿色事物和从阳光之中获得那种连它们自己也完全懵懂的内在意义——以便我自己也能盛满光泽,恍如阳光下的林木那样。甚至连路过时稍稍摸摸树上长满地衣的皱皮和触触伸向路边的一个枝梢,也都仿佛具有祈祷的效验。

漫长的夏日天气把草地晒得暖洋洋的。我总是偃卧在比较偏僻的角落,全身躺直,以接受大地的爱抚。这里丰草高高过身,婆娑的树影在我的面颊上起舞。

我时而眯缝着眼望望天空,禁不住那晃眼的阳光。蜜蜂常常从我头上嗡嗡而过,有时也飞过一只蝴蝶,空中则是一片营营,翠绿的小鸟在篱边歌唱。当我这样逐渐进入到夏日的炽烈的生活之后,我终于对大地自远古以来的全部漫长生活有所体会。

在那悠远的往昔,传说中南国沙碛上的埃及法老西索斯托里斯就对他自己与太阳有所认识……那阳光穿越时间将我同过去相连接,我的灵魂渴望能触碰到那些过往灵魂的生活。正如流沙能够吸收热量,我希望也能获取那种灵魂的能量。我吮吸着生命的气息;我知道,我似乎正是通过草叶、野花、山楂与树上的绿叶来生活,仿佛它们一个个尽是我汲取生命汁液的孔道。

这时蚱蜢正在鸣叫跳跃,绿莺在歌唱,画眉在欢快鸣啭,处处生机盎然。我也深深陷入其中,并与那些所有的生命一道祈祷着。

注]以太:英语ether或aether的音译,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设想的一种物质。此处指组成空间的意识流。

7. 第①段写登山的作用是3分)

8. 选择一个角度,对第③段加以赏析。(4分)

9. 第⑦段画线句“我吮吸着生命的气息”原文为“i was breathing full of existence”。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分析译者将此处的“breathing”(呼吸)译作“吮吸”的好处。

(3分)

2019海淀高三二模化学试卷

答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s 32 pb 207 6.下列典籍记载的文字中,涉及置换反应的是。a.以曾青 主要成分为硫酸铜 涂铁,铁赤色如铜 出自 抱朴子 b.凡石灰 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经火焚炼为用 出自 天工开物 c.以毛袋漉去曲滓 酒糟 又以绢滤曲汁于瓮中 出自 齐...

2024年海淀区高三二模化学

2012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理综化学试题。6.下列做法不符合 绿色化学 思想的是。a 将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海洋中。b 生产中尽可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c 生产中尽可能将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d 将开采出的煤通过干馏 气化 液化等多种途径实现其综合利用。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可以用...

2024年海淀区高三二模化学

2012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理综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cu 64 6 下列做法不符合 绿色化学 思想的是。a 将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海洋中。b 生产中尽可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c 生产中尽可能将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d 将开采出的煤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