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卷浙江

发布 2023-12-25 06:20:13 阅读 5123

树人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

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应用:(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桎梏(gù) 戛然而止(jiá) 角逐(jué) 提纲挈领(qiè)

b.粗犷(kuàng) 煞费苦心(shà) 哺育(pǔ) 断壁残垣(yuán)

c.脸颊(jiá) 瓜熟蒂落(tì) 狩猎(shòu) 虚与委蛇(yí)

d.赡养(zhān) 怙恶不悛(quān) 造诣(yì) 叱咤风云(chà)

2.下列句子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存在主义滥殇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二战后达到发展的颠峰,它是现代派中声势最大的一种文**流。

b.川江号子等传统经典,因着传播的福阴和它自身不折不扣的魅力,必会载入世界大河曲目的史册受后人瞻仰摩拜。

c.汉朝有不少的赋,铺张蔓延,佶屈聱牙,令人感觉呆板苦涩。从六朝到唐宋,产生了一些短赋,写得缠绵悱恻,风光嘉胜,脍灸人口。

d.季羡林、任继愈等的离去,带给国人无尽哀恸。巨星陨落,划过天际时留下了璀璨光芒,他们的功绩和精神必将令世代钦佩敬慕。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楼市新政“营业税2改5”发布10天来,我市二手房交易持续火爆,买家慷慨解囊,楼市屡创天量,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深圳二手楼市正在上演“最后的疯狂”。

b、在中东,人们钦佩阿尔瓦利德,并不是因为他名字后面那个“王子”的头衔,恰恰相反,他目前拥有的财富完全来自于自己精明的商业运作,与王子身份大相径庭。

c、全运会期间,奥运冠军马琳就婚变的回应让人匪夷所思,“我不知道领证就是结婚……”如此雷人的话语,让马琳被视为“无脑子”运动员的典型。

d、或许是经历了中国足球之前的数次打击假球的虎头蛇尾,人们对于这次有史以来第一次司法主动介入的足坛抓赌风暴还心存疑惑。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北京奥运会期间,具有悠久历史的长城、十三陵、故宫、颐和园等无不以其它迷人的风姿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为中外游客所倾倒。

b.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杰日前透露,继“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升空之后,中国航天事业的下一个目标是月球探测。

c.外资的大量注入,在我国经济的增长,就业的扩大,税收的增加,先进管理理念与技术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d.现在人们认识到,一方面极光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有关。

5.仿照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4分)

现如今,“个性”早已成为新新人类的宣言。“你真有个性”成为一种语言时尚。其实,个性不是奇装异服,不是夸夸其谈。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个性就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那忠贞爱国的热切与无望当个性化为一种精神、一份力量,当个性成为一种气质、—种风度时,你能不快乐地接受并享有吗?

答。6.试用一句话说明京剧的形成。(连标点在内不超过30个字)(4分)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剧。清乾隆五十年(1790)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壶、春台、和春四大徽剧戏班相继进入北京演出,他们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使徽剧与这些剧逐渐融合,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清代末期**初期,上海的戏院全部为京剧班所掌握,所演的戏称为“京戏”。

7.阅读下面材料,请你从新课程标准角度,概括中美两种教学模式的差异。(4分)

有这样一个说法,美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提上一袋苹果,一人分一个,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然后开始画苹果。结果,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像西瓜,第二次画出来的像梨,第。

三、四次画出来的才像苹果;而中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只带一只粉笔,先对全班学生讲画苹果的注意事项,然后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示范,学生照着老师的样板画出来。结果,所有的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就像苹果。比较而言,美国的学生虽然画得费劲且不太像苹果,但画出来的却是“生活中的苹果”“自己的苹果”,中国的学生虽然画得轻松且很像苹果,但画出来的却是“黑板上的苹果”“老师的苹果”!

答: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0题。

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中是可以陈列满满一个艺廊的。我国的古典诗文,从诗三百、楚辞,到李、杜,到龚自珍,**从“四大奇书”,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外国的名著,从荷马史诗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到托尔斯泰的《复活》,再到卡夫卡的《变形记》……几乎都是一座座永难挖掘尽的精神矿藏,其历史的深度和文化反思的力度,特别是它们永恒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反复品味。

名著需要重读。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经过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其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高,而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与生命感悟。我这里所说的重读名著,乃是从文化历史发展阶段着眼的。

仅就我们这些年龄稍长的人的亲身经历来说,在“文革”前的一段时间和“文革”期间,阅读心态是何等的不正常,阅读空间和环境是何等的狭小和残破。那种以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为经纬的阅读定势,使我们只懂得给书中人物划成分,或者千方百计地追寻作者的阶级归属和政治派别。那种刻板的经济决定论,使我们阅读名著时,到处搜罗数据,以理解时代背景。

那种“通过什么反映什么”来概括作品的主题的阅读公式,死死地套住我们的阅读思维。那种所谓“受阶级局限,如何如何”的万能标签,夺去了多少传世之作鲜活的生命,使人们对名著产生了多少误解!

新时期以来,名著重印,给读书界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生气。但如何重读名著呢?我想,所谓“重读”,并非“再看一遍”,也非多看几遍。

如果仅仅停留于“看几遍”,那也许只是“无用的重复”。“重读”应是指把名著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名著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而这首先需要阅读者在面对名著时有一种开放的阅读心态,同时应该破除过去的在某种力量束缚下的阅读方式,在心态上积极开辟多向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培育自身的建设性的文化性格。

否则,仍可能导致重读名著的失败。

8.从全文看,第一段引述了许多作家作品,其主要表述的意思是( )

a.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上是非常多的。

b.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值得反复品味。

c.经典名著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d.每一本经典名著都是取之不尽的精神矿藏。

9.对名著需要重读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名著经过历史的严格筛选,其本身具有不朽的价值。

b.读者的水平不断提高,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

c.过去“左”的一套夺去了许多经典名著的生命。

d.过去“左”的清规戒律使读者对名著产生了许多误解。

10.“名著需要重读”的中“重读”,具体指哪几个方面呢?请概述。(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山乡的五月。

金光。天刚蒙蒙亮,根西就听见父亲窸窸窣窣地起了床,他翻了一个身又睡着了。这一觉他睡得好香,醒来已经是上午10点了,他洗了把脸,就坐在屋檐下看书。

妈从灶房出来时说:“根西,去窑场地叫你大回来吃饭。”根西放下手中的书,朝窑场地走去。

五月的山乡,到处都是金灿灿的颜色,田里熟透了的小麦散发出醉人的芳香。根西走在田埂上,看到了他童年的影子。18岁那年,在父亲的奔忙中,他从这里走出去,上了市技校,毕业后就到市一家化工厂当了一名化验员。

根西走着走着,禁不住随手掐了一颗麦穗在手中揉搓起来,然后展开手掌用嘴一吹,留下一把嫩嫩的青麦,嘴一张嚼将起来。

父亲正弯着腰在那里割麦,他的身后,已倒下去大片的麦子,裸露的地面上摆着整齐的麦铺。父亲手上的镰刀飞舞着,弄得周围一片呼呼啦啦的声响。

大,回家吃饭。”根西喊了一声。

父亲根本没有听见,仍然在飞舞着镰刀割麦子,白色的汗衫已变得昏黄且湿漉漉地贴在了他的脊背上。

大,回去吃饭哩。”根西又叫了一声,嗓门比刚才高了些。

啊,喔,饭熟了?”父亲终于醒悟过来,缓缓地站起身,用肩膀上的毛巾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

根西上前接下镰刀,父亲用极快的速度将两铺麦合在一起,扎了一捆就要往肩上扛。根西说:“我来拿吧。”

父亲说:“还是让我扛,小心弄脏了衣服。”说完扛起麦捆就走。根西用手拈掉沾在衣服上的一根麦芒,拿着镰刀跟在父亲的后面。

饭桌上,根西对父亲说:“大,我看不如把咱那几亩地让给别人种去。”

为啥?”父亲有点吃惊。

根西木木地说:“不为啥,种田不划算,一年忙到头,一亩地就说打700斤麦子,6毛钱一斤才420块,抵不上在外干一个月的收入。”

父亲没有说话。

根西又说:“你把地包出去,我到我们厂里给你找个临时活,一月能开500多块,行不?”

父亲这才说:“娃,大是庄稼汉,一辈子跟土坷垃打交道,习惯了,没觉着受罪,我跟你妈在一起挺好,想家了你就回来看看我们。”

根西在家停了一周,父亲不让他沾庄稼的边儿,他是眼看着父亲割了麦再脱粒,然后扬麦、晒场,一点点将麦子弄回家里的。临走时,他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世上的事就这么不如意,两年后,根西所在的那家化工厂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困境:化工原料**猛增,化工产品却销不出去,全厂1000多名职工几个月发不下工资。厂里实在抵挡不住了,便痛下了改革的决心,决定减员增效,第一批减员百分之二十,根西首当其冲。

下岗了,根西好几天不吃不喝躺在床上,他毕竟已跳出农门了哇,现在怎么办?想来想去想不出个好法子来,根西只好爬起来狠狠地抽烟,但烟抽了一支又一支,还是没有好法子,根西就回到了家。父子俩静静地对坐着,良久,父亲终于开口了:

“娃,土地是人的根啊,不行咱回来,只要有地就饿不死!”

2024年浙江省高二语文期中测试卷

一 语言文字运用。1 下列各组词语,加线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阻塞 s i 栏楯 sh n 嗟 ji 叹义愤填膺 y ng b.捧袂 m i 红绡 sh o 筵 y n 席管窥蠡 l 测。c.涸 h 辙市侩 ku i 槲 h 寄生匪 f i 兕匪虎。d.罪愆 qi n 驰骋 ch ng 巷 xi...

高二语文竞赛试卷

满分 100分时间 60分钟。1 填空。每题2分,共40分 1.无边落木萧萧下。2清泉石上流。3卷起千堆雪。4.多情自古伤离别。5.雁引愁心去。6乾坤日夜浮。7.应念岭表经年。8砌成此恨无重数。9但愿长醉不用醒。10.天生我材必有用。11.今年欢笑复明年。12齐彭殇为妄作。1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14...

高二语文试卷年固店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固店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试卷。第一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 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蹒跚春意阑珊姗姗来迟娇揉造作 b 雀跃鸠占鹊巢声誉鹊起门可罗鹊。c 钟磬罄竹难书德艺双馨凭空捏造 d 宛惜剜肉补疮歌声婉转山路蜿蜒。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