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阅读竞赛试卷

发布 2023-12-25 00:25:12 阅读 3915

一、按要求答题。

1、在下列成语中填入适当的动物名:(4分)

千军万()一石二()井底之()老()破车偷()摸狗骑()难下如()添翼守株待()2、你能把这些词语中的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纠正吗?(4分)穿流不息()永往直前()再接再励()自知之名()不加思索()迫不急待()阴谋鬼计()一窃不通()3、你喜欢对对联吗?试试看吧!

1)修改对联,使上下联对仗工整(2分)

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改后:上联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寒。

2)下列各项中,能与“四面湖山归眼底”构成对偶的一项是()(2分)a、万紫千红总是春b、万家忧乐列心头c、千锤万凿出深山d、万户争传新乐府。

4、下列人物均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请选择其中的一位,写出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名称、书名和作者。(3分)

人物:林冲诸葛亮贾宝玉孙悟空鲁智深曹操。

5、名词“吧”是从英语“bar”音译过来的,这个字不但包含了“营业场所的意思,而且稍带洋气,言简意赅,被现代经营者看好,下面是两个营业场所的名字,经营者巧妙地利用了汉字字义的多重性,取得了特殊宣传效果,请你任选一个试着分析好在**。(3分)①“大嘴吧“(一家歌吧的名字)

“冲吧”(一家以放映足球比赛为特色的小酒吧的名字)

我喜欢理由。

6、我校想为“心理咨询室”换一个名称,要求既能体现该室倾听学生心声,解除心理症结的功能,又表达得巧妙含蓄、充满关爱,请你按要求拟一个名称。(2分。

7、用“阳光、窗、小鸟”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不超过60字。(4分。

二、现代文阅读(60分)

一)生命,生命(18分)

有一个夏天的下午,我一连在山上割了几小时的柴草,最后决定坐下来弄点吃的。我坐在一根圆木上,拿出一块三明治,眺望那美丽的山野和清澈的湖水。

要不是一只围着我嗡嗡直转的蜜蜂,我的闲适心情不会被打扰。那是一只普普通通的,但却能使野餐者感到厌烦的蜜蜂。不用说,我立刻把它赶走了。

蜜蜂一点儿也没有被吓住,它很快飞了回来,又围着我嗡嗡直叫。这下,我可失去了耐心。我一下将它拍打在地,随后一脚踩进沙土里。

没多久,那一堆沙土鼓了起来。我不由得吃了一惊,这个受我报复的小东西顽强地抖着翅膀出现了。我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又一次把它踩进沙土里。

我再一次坐下来吃晚餐。几分钟后,我发现脚边上的那堆沙土又动了起来。一只受了伤,但还没有死的蜜蜂虚弱地从沙土里钻了出来。

重新出现的蜜蜂引起了我的内疚和关注,我弯下身子察看它的伤势。它右翅还比较完整,但左翅却褶皱得像一团纸。然而,它仍慢慢地一上一下抖动着翅膀,仿佛在估测自己的伤势。

它又开始梳理那沾满沙土的胸部和腹部。

这蜜蜂很快就把目标集中在褶皱的左翅。它伸出腿来,飞快地捋着翅膀。每捋一次,它就拍打几下翅膀,似乎在估量自己的飞翔能力。哦,这可怜的瘸手瘸脚的小东西以为自己还能飞起来。

我垂下双手,跪在地上,以便能更清晰地观察它那注定是徒劳的努力。我凑近看了看,心中想到,这蜜蜂想必完了---它肯定完了。作为一个飞行员,我对翅膀太了解了。

然而,蜜蜂毫不理会我对它的小生命做出的自以为是超级智慧的判断。它继续整理着翅膀,并似乎慢慢恢复了体力。它振翅的速度加快了,那薄纱似的、因褶皱而不灵活的翅膀,现在几乎被抚平。

蜜蜂终于感到自己恢复了体力,可以试着飞一飞了。随着一声嗡嗡的声响,它离开了困住它的地面,从沙地上飞了起来,但还没能飞3英寸远。这个生灵a得那么可怜,它在地上挣扎着。

然而,接下来的是更有力的捋翅和扑翅。

蜜蜂再一次飞起来,这一次飞出6英寸远,最后b在一个小土堆上。很显然,这蜜蜂已经能够起飞,但还没能恢复控制方向的能力,它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每一次坠落后,它都努力去纠正那新发现的失误。

蜜蜂又起飞了。这一次,它飞过了几个沙堆,笔直地向一棵树飞去。它仔细地避开了树身,控制着飞行,然后,慢慢飞向明镜似的湖面,仿佛去欣赏自己的英姿。

当这蜜蜂消失后,我才发现,自己还跪在地上,已经跪了好久好久。

1、从“碰、撞、栽、摔”中选出适当的词填在a、b两处,a处应为,b处应为。(2)

2、“我可失去了耐心”一句中的“耐心”指的是(3)3、“我”认为蜜蜂“肯定完了”的理由是什么?(3)答:

4、若将文章题目《生命,生命》改为《生命》好不好,为什么?(3)答:5、下面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本文记叙了一只蜜蜂遭到伤害后,修整肢体、恢复机能的故事,歌颂了生命的顽强和伟大。

b、本文记叙了“我”和一只蜜蜂的故事,说明了人和动物应该和平相处,不能相互伤害。

c、本文通过描述“我”对受伤害蜜蜂的观察过程,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之情。d、本文通过“我”对蜜蜂的伤害及观察其恢复机能的情景的记叙,表现了“我”的内疚和自责之情。

、对这篇文章,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点,为什么?(可从构思、语言等任意一个角度来谈,50字左右)(4)

答:(二)牵着母亲过马路(分)

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

”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

“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

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人老话多,树老根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

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

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走到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公路已改造成混凝土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掠头发一样--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

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良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1、第①段中,“年近花甲”是什么意思?(2)

答:2、第③段一开头写“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震颤”的原因是什么?(3)答:

3、文章中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两次“牵手”,概括地说是哪两次?(4)一是:二是:

(三)它的名字叫友情(15分)

不是血缘关系,不在一起生活,他也许远在千里之外,也许近在身边,联系着你和他是条无形的纽带。

谁也不依附谁,谁也不感到高谁一头,却又谁也离不开谁。在你幸运走红的时候他提醒你冷静,不要甲、张牙舞爪、得意忘形,一阔脸就变。在你噩运临头、众人对你侧目而视的时候,他仍然走近你,给你温暖给你安慰,让你不要乙、情绪低落、厌弃生活,一遇挫折就躺倒。

它是鲜花美酒,它使生活吐露芬芳,人间富有魅力,它的名字叫友情。

友情只能在一种平等的没有利害关系的交往中产生。以势交者势尽疏,以利交者利尽散。友情的生命力在于不可歇止的精神需要。

你在给他一份关怀一份温暖一份尊重的同时,也从他那里得到一份关怀一份温暖一份尊重;你在从他那里得到一份关怀一份温暖一份尊重的同时,也会给他同样的(报答、报酬、回报、回答)。

有许多现象耐人寻味:耄耋老翁与青春少年成为忘年之交;市井小民能在显赫**家**入;作家和从未谋面的读者成了挚友。年龄地位职业教养的不同不是友情的不可逾越的鸿沟,精神情感的相通会把一切障碍穿越。

在人和人的种种关系中,多讲一点友情,扩散一点友情,人们相互将增加一份了解一份亲近,生活则平添一份和平一份温馨。

1、第①段中带点的“他”是指,第③段中带点的“它”是指(2)2、把“垂头丧气”和“头脑发热”填到第②段甲、乙两处则。

甲处为,乙处为(2)

3、第④段“也会给他同样的”一句中的横线上应选填的词语是。

)(2)a、报答b、报c、回报d、回答。

4、文中“以势交者势尽疏”一句的意思是:(3)

5、引文列举了三种耐人寻味的现象,这三种现象分别是、、等角度来论证了友情的巨大能量。(3)6、第⑤段画线句中的“逾越”和“穿越”能否互换?为什么?

(3)答:(四)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18分)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比较先进。

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为“中华”。

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已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渑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2024年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古农具,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还有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带有人面、鱼、鹿等图案的彩陶相当精美,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

这种文化被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的身旁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

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1.本文第一段说明了黄河的特点有:

(3)2.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原因是:(3)3.

对“中华”这个名称的由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a、因为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b、因为黄帝后裔自称“华”(或“夏”)c、因为华族发展到整个中国。

d、因为华族聚居于被认为是四方之中的中原地区4.第四段主要用了的说明方法,作用是:(3)

5.“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中的“相传”一词能不能省略,为什么?(3)

6、从本文内容看,“仰韶文化”的特点是:(3)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1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2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3;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4昧行5乎?”平公曰:

“善哉!”【注释】

1[炳烛]把蜡烛点燃。2[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是个瞎子所以这么说。

3[阳]这里指阳光。4[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5[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

暮()戏()闻()善()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

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默而识之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6)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4、这则短文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

答:生命、生命。

、摔撞2、赶走蜜蜂的耐心3、蜜蜂的左翅褶皱得像一团纸,不能飞行了4、不好。原题突出强调了对顽强生命的敬畏之情5、b略)牵着母亲过马路。

1、年龄将近60岁。2、看到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动作。3、一是上小学时母亲牵我过马路去上学。二是现实中我牵母亲过马路去买菜。它的名字叫友情。

1.朋友友情2.头脑发热垂头丧气3.c4.借助权势结交的朋友,一旦权势丧失,朋友也就疏远了5.年龄地位职业6、不能。“逾越”与“鸿沟”搭配,表达“越过”与“障碍”搭配,既有“越过”的意思,还有“穿过”的意思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1.流程漫长,流域广大,气势雄伟2.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人类生存举例子,说明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本文通过晋平公与师旷的对话,阐述师旷对学习的见解。文中把人生中的三个不同时期的学习喻为“日出之阳”、“日中之光”和“炳烛之明”,告诫人们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试题

号。学。线。时间 45分钟成绩。一 独具慧眼。我能选择正确的答案,请把选项字母写在括号里 40分,共20题,每题2分 1 春天,大自然会有什么变化呢?a 动物们都睡着了 b 植物都冒新芽了 c 树上结果子了。2 秋天,大部分的树叶会变成什么颜色?a 黄色 b 绿色 c 红色。3 你觉得 皇帝的新装 ...

语文课外积累竞赛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一 成语部分 29分 1 补充成语 9分 兢兢 娓娓 滔滔 克 奉 破 为 博 通 言 色 屈 穷 危 安。2 按要求写成语 不少于4个 12分 带动物的成语 带植物的成语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3 为成语 歇后语找朋友 8分 诸葛亮当军师 唐三藏读佛经 冰糖煮黄莲 八月十五的月亮 黄连...

江都区油田二小五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竞赛

江都区油田二小五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竞赛 2015.1 班级姓名成绩。一 填上一种动物名,使前后成为两条成语。10 胆小如 目寸光呆若木 犬不宁。守株待 死狐悲千军万 到成功。力大如 刀小试生龙活 口余生。打草惊 尾虎头关门打 仗人势。顺手牵 肠小道叶公好 腾虎跃。二 在 填上带 春 字的词语。8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