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期中试卷A卷

发布 2023-12-23 03:42:22 阅读 581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20分)

1. 最早提出辨证论治思想的古代医学著作是( )

a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难经 d脉经 e神农本草经。

2. 被后世称为攻下派的古代医家是( )

a刘河间 b张景岳 c朱震亨 d张从正 e李东垣。

3. 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 )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4.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 )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阴中求阳 d阳中求阴 e阴根于阳。

5. 下列关于五行生克制化理论中错误的是( )

a土生木 b木克土 c金生水 d水克火 e土生金。

6. 心病传肺是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相克 e反克。

7. 按五行生克乘侮关系而言,心之“所不胜”是( )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8.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因为( )

a心主血脉 b心为君主之官 c心藏神

d心主神明 e心主阳气而通明。

9. 肺主一身之气取决于( )

a宗气的生成 b肺主宣发 c肺主治节而朝百脉

d肺主呼吸 e肺主肃降

10. “天癸”物质的产生主要取决于( )

a元气的充沛 b肾阳的蒸腾气化作用 c年龄的增长。

d肾主封藏功能正常 e肾中精气的充盛。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10分)

1. 下列各项中,属于阴阳相互转化的是( )

a重寒则热 b重阳必阴 c阴损及阳 d阳胜则阴病。

e寒极生热

2. 属于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有( )

a泻南补北 b抑木扶土 c调理肝脾 d佐金平木

e金水相生

3. 下列各项中属于脑的称谓有( )

a精明之府 b髓海 c脑户 d元神之府 e诸阳之会。

4. 下列有关五脏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心为血之主 b肝为罢极之本 c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d肺为气之主 e肾为封藏之本。

5.“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依据是( )

a气随津脱 b气能生津 c气能行津 d气能摄津 e津能载气。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先秦、秦汉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代表著作有。

2.《尚书·洪范》中说:“水曰火曰金曰土爰。

3. 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和三个方面。

4.参与机体津液的代谢密切相关的脏腑功能是和三焦决渎等。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脏腑:2.津血同源:

3.脾主统血:

5.小肠主液:

五、简答题(每题各15分,2题30分)。

1.谈一谈你是怎样理解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2、津液的生成和输布的五脏调节机制。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试卷a卷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计20分)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20分)

4. abcde 6. be 7. abcde

8. abcde 9. acde 10. acde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皇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2.润下、炎上、从革、稼穑。

3.水液代谢、呼吸运动、阴液互资。

4.脾气散精(脾主运化水液)、肺主行水(肺主通调水道)、肾主水、肝主疏泄。

5.胞中、会阴。

6.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娇脏:指肺叶娇嫩,通过口鼻直接与外界相通,且外合皮毛,易被邪侵,不耐寒热,故称肺为娇脏。

2.津血同源:由于津液和血液均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它们之间可相互转化,故称津血同源。

3.脾主统血: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防止逸出于脉外的功能。

4.肝体阴而用阳:肝为脏而属阴,肝藏血,血为阴;在五行中属木,木为阳,且易阳亢易动风故言之。

5.小肠主液:小肠在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过程中,将饮食物化成糊状较稠厚的液态物质,其吸收的水液多为富于营养的水谷精微,故称小肠主液。

五、简答题题每题各8分,3题14分)。

1.答:十二经脉在头面的分布规律:

手三阳经止于头部,足三阳经起于头部,故头为诸阳之会;

阳明经主要分布于面部,其中手阳明经在面部,足阳明经在额部;

手足少阳经在头之两侧部(耳颞部);

太阳经分布于面颊、头顶、后头部,其中手太阳经在面颊部,足太阳经在头顶、后头部。

总之,十二经脉在头面分布的一般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2.答:①调畅气机;

促进气血的运行;

调节津液的代谢;

调畅情志;促进脾胃运化及胆汁的分泌与排泄的功能;

调节性与生殖。

3.答:①阻碍经脉气血的运行:痰饮可随气流行,一旦停聚,就可阻滞气机,妨碍血行;

阻碍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痰饮停聚,阻碍脏腑的功能活动,引起气机不畅,产生诸如胸闷、腹胀等证;

影响水液代谢:可造成水液的生成、输布、排泄障碍;

易于蒙蔽心神:痰饮为浊物,心神喜清净,故因此产生头晕目眩,精神不振或神昏谵妄等证;

症状复杂,变幻多端:痰饮随气流行,布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并兼他邪而致病,故有“百病皆由痰作祟”之说;

病势缠绵,病程较长:因其变幻多端,易兼邪为患所致;

舌脉变化:舌苔多见滑腻,脉细、滑等。

基础理论自测卷

一 单选题 共20道试题,共20分。1.1939年,心理学家 等人提出了挫折 侵犯理论。a.多拉德。b.柯波尔。c.巴普洛夫。d.伯克威茨。满分 1分。2.具有 的物质环境可以增进婴儿对环境的积极探索。a.营养性。b.安全性。c.经济性。d.刺激性。满分 1分。3.精神 症再 岁以下儿童极少有。a....

基础理论自测卷

一 单选题。1.锣鼓听声,听话听音 是指 a.音色。b.声调。c.音频。d.音量。2.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往往表现出 有人际交往的欲望。a.乐群性。b.亲社会性。c.健康性。d.乐于助人性。3.轻度精神发育迟滞者智商在 之间,一般能进入学校学习。a.20 34 b.35 49 c.30 45 d.50 ...

2019考研《中医基础理论》考点总结

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医基础理论 考点精要。1 绪论。一 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 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 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二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1 黄帝内经 奠定了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