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 试卷十二

发布 2023-12-20 19:30:09 阅读 8905

我们的梦公安业务试题研究小组——第十二波。

1 狭义的刑法指( )

刑法典。特别刑法。

规定在非刑事法律中的附属刑法规范。

普通法典。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 )施行的。

19年10月1日。

19年10月1日。

19年10月1日。

19年10月1日。

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时期( )

不满14周岁。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已满16周岁。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时期( )

不满14周岁。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已满16周岁。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从宽刑事责任年龄时期( )

不满14周岁。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已满16周岁。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时期( )

不满14周岁。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已满16周岁。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 )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应当减轻或者从轻处罚。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可以减轻或者从轻处罚。

聋哑人、盲人犯罪,( 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必须。 应当。

可以。 不予。

我国刑法根据( )的原理,将犯罪分为十章。

一般客体。同类客体。

简单客体。复杂客体。

0 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但是( )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应当减轻或者从轻处罚。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可以减轻或者从轻处罚。

1 犯罪的完成形态( )

犯罪预备。

犯罪既遂。

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

2 区分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根本标志( )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犯罪未得逞。

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意图。

3 区分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 )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犯罪未得逞。

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意图。

4 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重要区别( )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犯罪未得逞。

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意图。

5 对于从犯,(

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应当从轻、减轻或者从轻处罚。

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可以从轻、减轻或者从轻处罚。

6 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存在于( )犯罪之中。

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

疏忽大意的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

7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

可以从轻处罚。

可以减轻处罚。

应当从轻处罚。

应当减轻处罚。

8 实质的一罪不包括( )

想象结合犯。

结果加重犯。

继续犯。 连续犯。

9 处断的一罪不包括( )

结合犯。 连续犯。

牵连犯。 吸收犯。

0 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 )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

一方是故意,一方是过失。

有共同犯罪的故意,但无共同犯罪的行为。

共同间接故意。

21 刑事责任的最主要实现方式是()

a 定罪判刑方式。

b 定罪免刑方式。

c 消灭处理方式。

d 转移处理方式。

22 ()是刑事责任实现方式的补充方式。

a 定罪判刑方式。

b 定罪免刑方式。

c 消灭处理方式。

d 转移处理方式。

23()是刑事责任实现的次要,辅助方式。

a 定罪判刑方式。

b 定罪免刑方式。

c 消灭处理方式。

d 转移处理方式。

24()即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不是由我国司法机关解决,而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a 定罪判刑方式。

b 定罪免刑方式。

c 消灭处理方式。

d 转移处理方式。

25 刑罚,是由人民法院依法对()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方法。

a 罪犯。b 犯罪人。

c 被告人。

d 犯罪嫌疑人。

26 刑罚的目的是()

a 适用刑罚。

b 预防犯罪。

c 保护人民。

d 保卫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27()是预防犯罪分子再次犯罪。

a 一般预防。

b 普遍预防。

c 特殊预防。

d 重点预防。

28 ()是预防尚未犯罪的人犯罪。

a 一般预防。

b 普遍预防。

c 特殊预防。

d 重点预防。

29 刑罚是国家()在刑法中规定的强制方法。

a 人民法院。

b 人民检察院。

c 国家最高检察机关。

d 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30 刑罚对广大人民具有()功能。

a 安抚。b 补偿。

c 威慑。d 法制鼓舞教育。

31 ()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还可以并列适用。

a 主刑。b 附加刑。

c 辅助性。

d 主刑和附加刑。

33()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

a管制。b 拘役。

c 有期徒刑。

d 无期徒刑。

34 死刑适用对象:()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a 审判犯罪。

b 审判审判。

c 犯罪审判。

d 犯罪犯罪。

35 对于故意杀人、**、放火、**、投放危险物质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b)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a 应当。b 可以。

c 必须。d 不得。

36 量刑的一般原则是()

a 罪刑法定。

b 罪责相当。

c 惩办与夸大相结合。

d 以犯罪事实为根据,以刑事法律为准绳。

37 可以减轻处罚的情形不包括()

a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

b 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罪行经查证属实的。

c 犯罪分子提供重要线索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情况的。

d 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38 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期为()年。

a 5b 10

c 15 d 20

39 不得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不包括()

a 累犯。b 故意杀人被判无期的。

c 危害公共安全的。

d **被判10年有期的。

40 法定最高刑为无期或死刑的,追诉期限为20年,如果追诉期满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核准。

a 最高人民检察院。

b 最高人民法院。

c 公安部。

d 省级公安机关。

40判决宣告刑中有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采取()原则。

a 吸收。b 限制加重。

c 并科。d 并罚。

1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的三项基本原则是:(

a罪刑法定。

b罪行相当。

c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d惩办与宽大原则。

2下列不属于构成不作为犯罪的前提条件是:(

a行为人能够履行某种义务。

b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

c行为人造成某种严重的后果。

d行为人故意不履行特定的义务。

3成立正当防卫必须具备的条件:(

a必须有危害社会的不法侵害行为发生。

b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

c防卫行为是为了维护合法权益而实施。

d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4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产品中( )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

a掺杂掺假。

b以假充真。

c以次充好。

d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5犯罪未遂的特征有:(

a犯罪分子已经接近着手实行犯罪。

b犯罪没有得逞。

c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d犯罪分子不愿意继续实行犯罪。

6下列那些罪犯是应当被剥夺政治权利的:(

a危害****的犯罪分子。

b累犯。c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d故意杀人、**、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

7犯罪主体只能由司法工作人员构成的犯罪有:(

a非法拘禁罪。

b暴力取证罪。

c刑讯逼供罪。

d非法侵入住宅罪。

8单位成为犯罪主体必须是:(

a政党。b公司。

c企业。d机关。

9下列罪名属于**贿赂罪的有:(

a挪用**罪。

b徇私舞弊罪。

c巨额财产**不明罪。

d玩忽职守罪。

10下列那种情形体现出刑罚的轻重与刑事责任相适应方面的内容:(

a对累犯从重处罚。

b对自首、立功的从宽处罚。

c对中止犯处罚宽大于未遂犯、预z备犯。

d对不满18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判断。1行为人构成不作为犯罪的前提条件是行为人故意不履行特定义务。( x)

2犯罪行为最基本的特征是应收惩罚性。( x)

3凡是停顿在着手犯罪之前的准备活动中的犯罪形态都是犯罪预备。( y)

4故意犯罪的行为人对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是已经预见。(x )

5出于一个故意或过失,实施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这在刑法上称为想象竞合犯。(

6对于从犯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x)

7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主体是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x)

8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x )

9剥夺政治权利既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y)

10渎职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x )

一张某和郭某在赵某开的工厂打工,赵某拖欠张、郭6000多元的报酬一直不付。张、郭二人商定后,将赵某15岁的女儿a骗出,然后带到外地扣押以迫使赵某支付报酬;在此期间(共21天),张、郭多次打**让赵某支付报酬,但赵某仍然以各种理由拒不支付。于是,张、郭商定将a卖给他人。

在张某外出寻找买主期间,郭某奸淫了a。张某找到了买主陈某后,张、郭二人以6000元将a卖给了陈某。陈某买回a后,要与a仍不愿意与陈某结婚;陈某后来觉得a年纪小、太可怜,便让a回原居住地与家人团聚。

陈某又觉得自己亏了,于是找到了张某,让张某退回自己的6000元钱。张某拒绝退还,陈某便于深夜将张某的一辆价值4000元的摩托车骑走。

根据上述案情,分析张某、郭某、陈某的刑事责任。

二同院居住的张家和李家因房屋遮光问题素有积怨,2006年8月6日又再次发生争吵,张家三兄弟,张甲(13岁)、张乙(15岁,曾于2006年3月8日因携带匕首被罚款50元)、张丙(17岁)将李家爷孙俩,李甲(62岁)、李乙(13岁)的头部打出血,派出所处理此案过程中张乙不承认打人事实但同意赔偿医药费,民警便未要求李甲和李乙做法医鉴定,并经副所长批准对张家和李家进行调解,张家同意赔偿2万元人民币。达成调解协议后,张家称需要几天来凑钱。数日后,李家向张家要钱时,张家兄弟讲:

“钱有,就是不给你”。李家又找到民警,民警说:“钱不能经我手,否则还要办扣押,还是你们自己谈,他要是不给,你就到法院告他吧,派出所已经结案了。

”李家至今未得到赔偿款,多次到市局信访。

讨论题目:1)民警在处理此案过程中有哪些违法之处?

2)作为法制民警,你将如何指导办案民警处理此案?

三某公安机关在某晚接群众举报,称王某在家中设赌抽头。民警遂到王某家中检查,发现赌资700余元、麻将若干、用作输赢的字画两幅、**书刊和录像带若干,民警当场扣押了这批物品。王某要求民警李某开具扣押物品清单,李某认为王某违法已是事实,拿清单也没有用,东西反正要不回来,拒绝了王某的请求。

经查,字画是王某的朋友刘某存放在其家中的,**书刊和录像带属王某的朋友钱某所有,钱某未参与赌博。现刘某要求归还字画,钱某要求归还**书刊和录像带。

讨论问题:1)王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处理?

2)民警李某不予开具清单的行为是否合法?

3)刘某和钱某归还物品的要求是否合法?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这批被扣押的物品应如何处理?

论述题。1。19日晚7时35分,中超联赛济南首个主场的比赛在山东省体育中心体育场举行。

当晚8时许,泰山队进球,全场沸腾起来,就在此时,一男子突然从九区看台处翻越栏杆跳到场地内向绿茵地跑去,他跑了约6米后被值勤民警抓获。

2019刑法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刑法对于空间效力,采取 a a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 保护和普遍原则。2 李打猎准备开枪,张提醒他,李依旧开枪打死农民。李某 a a过失致人死亡罪 3 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 c 负刑事责任。c投毒 4 交通肇事后,司机为逃,故...

刑法试卷六

1 某年,a公司与b公司和香港c公司三方合资,在澳大利亚开办中外合资企业d公司。同年2月,a公司从深圳经香港汇款140万美元投资d公司。孙某利用受聘a公司总经理职务之便,指使下属将该款转入孙某个人控制的香港e公司账户,然后由e公司陆续汇往d公司。在此期间,孙某指使其在香港的亲戚于某日从e公司汇出80...

02刑法试卷

玉林市敬民科技学校2014年期未考试。刑法 试卷。姓名班级成绩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在不实行数罪并罚时,法定的管制期限为 a.3个月以上3年以下 b.1个月以上2年以下。c.3个月以上2年以下 d.6个月以上2年以下。2 下列刑种中,属于限制自由刑的是 a.拘役 b.拘留 c.管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