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2023年心理学专业复习知识原理篇

发布 2023-12-02 05:20:08 阅读 1076

1.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各要素之间关系如何?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现象,也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关于上述三个判断,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一可以理解为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需要所促成的活动;二可以理解为教育是一种以人为出发点,又以人为目的的活动;三可以理解为教育是一种建立在人类自我意识与人类可教性基础上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的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教育者和受教育以教育中介系统为纽带。教育者是主导性的,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是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者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的身心发展,达到预期的目的。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受教育者的积极参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就不会有好的效果。

2.简述《学记》的教育思想。

教育的作用与目的:《学记》的作者,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肯定了教育的作用和可能性,又从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的目的出发,把教育作为“化民成俗”的工具。

1、君子之教,喻也——启发性原则:

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教师教学生,最重要的是善于启发诱导,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是压抑学生;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作出结论。教师如果能够这样进行教学,就能使学生产生“和、易以思”的效果,即使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感到容易,又能进行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2、相关而善之谓摩——豫时孙摩原则。

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先预防;抓住时机叫做及时;教学内容多少、难易,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叫做顺应;鼓励学生相互切磋商量,叫做观摩;这四点就是教学成功的因素。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意思是说,如果等到事情发生以后才去禁止,就会费力,甚至不易克服,错过了学习的时机,虽然经过艰苦的努力,仍然难以成功;教学杂乱无章、不循序渐进,便不能取得效果;一个人学习,不与同学切磋,见闻就不广,不利于学习;交友不慎,必然会违背教师的教诲,经常和不正派的同学在一起谈论不正经的事情,也会荒废学业。这六点,就是教学失败的原因。

3、长善救失原则。

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四种弊病,即“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多”是指学习不自量力;“寡”是指学习的方面过窄;“易”是指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止”是指学习畏难不前。《学记》指出,“心之莫同也”,即是说学生的心性不同的缘故。

教师应该“知其心”,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态度,然后有针对性地“长善救失”,发挥他们的特长,补救他们的缺点。

4、藏息相辅原则:

既课内与课外、劳与逸相结合的原则。意思是说,在规定的时间内应该学习正课,课外休息时也要有相应的作业;上正课时要认真学习,休息时应轻松愉快地娱乐和游息;课内的“正业”与课外的“居学”要密切配合。其理由是课外可以帮助课内,课外是课内的准备,又是课内的延续,是相辅相成的。

5、教学相长原则:

学记》从两个方面论述了这个原则:一是从学生讲。学生通过学习,开阔了眼界;学生学习兴趣愈高,也就愈谦虚,愈感到自己的不足,因而进步愈快。

所以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就是要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好处,使他们“知不足”而“自反”。二是从教师讲。

《学记》指出:“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会感到知识的不足,需要不断进修,不断学习,必须边教边学,才能胜任教学工作。所以,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

3.请说出五名中外国教育家的姓名、著作、核心教育教学思想。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这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

2)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原则,提出“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的“泛智论”的口号,拓展了教育的知识范围,并提出了教育普及的理想。

3)法国卢梭《爱弥儿》他认为,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越是好的教育。

4)德国康德《教育学》他认为,人所有自然禀赋都有待发展,才能生存,“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善。

5)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既是生活,所以,教育实际上是经验的改造或是改组促进学生形成更新、更好的经验。

6)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一方面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确定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强调对儿童意志的控制。在教育目的上特别强调道德目标和培养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4.杜威的教学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有何不同?

一、教育目的不同。赫尔巴特强调教育是人未来生活的一种准备;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他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

二、教师与学生地位不同。赫尔巴特强调教师是中心,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整个教育过程中要以儿童为中心,要求尊重儿童的天性;

三、课程方面不同。赫尔巴特强调以系统知识为中心,重视学科学习,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杜威以其经验论哲学为基础,提出了“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的课程理论。杜威始终反对把**和专家们事先编好的教材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主张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为教育的起点。

他强调对直接经验进行组织、抽象和概括。

四、教学方法不同。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讲授,杜威十分推崇这种从做中学或从经验中学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强调教学必须考虑儿童本性发展的特点,必须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和个别差异,教学必须考虑儿和需要,使儿童积极、主动地学习。

五、教学重点不同。赫尔巴特强调学生会对知识的掌握,杜威非常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他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不同。在教学过程上,杜威依据学生在做中学的认识发展提出了五个阶段的过程:从情境中发现疑难;从疑难中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推断哪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经过检验来修正假设、获得结论。

即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赫尔巴特试图根据心理学来阐述教学过程,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揭示了课堂教学的某些规律性。

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注意运用心理学于教学,重视系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作用,加强了课堂教学并使上课规范化,这都使教学得到改进、质量得到提高。

5.温家宝总理说,“‘中国崛起’的标志是在人才、是在教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温家宝指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创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众多的大学生当中能够涌现出像钱老所希望的“拔尖人才”,这样我们整个国家就有希望了。其实,世界都在谈“中国崛起”,人们议论最多的是gdp,但我以为‘中国崛起’的标志是在人才、是在教育。”温家宝强调说,因此,我更重视另外两个数字,那就是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科研研发经费占整个生产的比重,这才是我们国家的未来。

一个大学生想到这一点,应该感到自己身上责任的重大。

6.什么是义务教育?我国义务教育实施过程中遇到哪些阻碍?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阻碍:1)明文规定接受九年免费教育的学生不需向学校任何人交纳任何学习费用。同时规定高中学校学费额,除此外学生不用交纳任何费用。

也就是在高中实行“一费制”,我国目前各地普遍在中小学实行“一费制”。导致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家庭难以解决中小学学费过重问题和乱收费现象。

2)中国学生家长传统思维认为子女只有死读书,只有上大学才可以出人头地,以及女子读书无用。但是,我国多数地区还处于小康水平以下,难以温饱,导致很多青少年儿童只完成了初中甚至是小学的课程,因为家长认为,读不到大学不如早点出来工作帮补家庭。

3)许多农村教师工资发放困难,教师离开学校时有出现。我国大部分乡镇和村财政比较困难,许多教师不能按时领取全额工资。乡镇村干部一般先发自己的工资,再发其财政下的教师的工资。

工资的拖欠严重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一部分老师不得不从学生身上收钱过日子,也使一部分老师被迫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寻求其它生存途径。

7.什么是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话的实践活动。

教育目的就是社会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考虑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与个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体设想或是规定。

精神实质: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3.

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8.请说明具备何种专业素养与何种人格特质的老师,会是你认定的优良教师?而你个人又有何种特质可胜任教师这种职业?做好教育工作?

教师的专业素养应涵盖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1)教育理念——教师在理解教育工作本质的基础上形成的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及教育发展相适应,与时代精神相沟通的教学观、学生观、发展观等。

2)专业知识——教师应具备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既是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条件性知识既是教师具有的教育学科方面的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教师还必须具备一般文化知识,因为各门学科和知识都不是孤立的,教师应善于从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3)专业技能——包括教学技巧和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技巧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活动的方式。如:

导入的技巧、强化的技巧、变式的技巧、发问的技巧等。教学能力是指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应具有的直接有效地心理特征。包括:

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学业检查评价的能力。

4)专业道德——指教师在专业生活生活中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与准则。

5)健康的心理素质——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现实,主动的实现自身的角色转换,才能锐意进取,加快职业发展的步伐。

教师的一举一动,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灵魂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优秀教师的人格特质:宽容、细致、耐心、善良、诚实。

教育学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简答题汇总。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答 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初创时期 20世纪20年代以前 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成熟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 2 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答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

福建省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学大题

教育学 中学 第一题 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第二题 遗传素质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1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人的发展必须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 一定的...

2023年小学教育学 心理学试题七套 配答案

2012年小学教育学 心理学试题七套 配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1.1632年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英国哲学家是 a.培根b.斯宾塞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2.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 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雄辩术原理 3.在课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