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试题

发布 2023-10-27 07:10:03 阅读 5902

15、《凡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运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学习凡卡写信和写信后的内容,体会凡卡命运的悲惨,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

教学难点。体会插叙部分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

教学准备。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上节课同学们初步自学了这篇课文,按写信前、写信、写信后的顺序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并从凡卡写信前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出他当时的心情是十分害怕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学习写信、写信后这两部分内容。

二、情境导读直奔重点。

1.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写信这一部分内容包括信文和凡卡的回忆。下面先请同学们听听凡卡写给爷爷的信(师范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想一想:凡卡在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什幺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板书:学徒生活苦)

2.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凡卡学徒生活的苦?(第8自然段)

3.自由朗读第8自然段,想一想:凡卡受了哪些苦?把感触最深的词句划上记号。

1、小组讨论汇报。

出示相关幻灯片,4.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进一步体会凡卡生活的苦。(从三次叹气,、三次看窗外来指导。

出示幻灯片。

三、进行对比突破难点。

1.凡卡一边写着信,一边想起了和爷爷一起在乡下生活的情景。那么,凡卡想起了哪些事?在他看来乡下生活怎么样?

2.指名把凡卡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这件事快快乐乐地朗读出来。

3.乡下生活真的就那么美好吗?从**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缩成一团儿”、“冻僵”等词句中得出结论――乡下生活实际痛苦)

4.乡下生活既然很苦,为什幺在凡卡的回忆中确是那幺美好呢?(引导学生把乡下生活和莫斯科生活进行对比,进而弄懂作者写乡下生活“乐”是主了衬托学徒生活的苦)

四、控究结果深化主题。

1.自由朗读写信后的内容,把描写凡卡动作、神态的词句划上记号,体会他的内心活动。

2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寄信的句子),全班齐读,引导学生从“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这些带点的词语中体会他当时的急切心情。

3.出示幻灯片(凡卡做梦的画面及相关的句子),引导学生从“怀着甜蜜的希望”中体会他寄信以后的内心活动。

4.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为什幺?

小结:凡卡甜蜜是希望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他还得在莫斯科痛苦地生活下去,这就更让我们体会到凡卡命运的悲惨。

5.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声音轻轻的,好让凡卡甜蜜的梦多停留一会儿。)

五、启发想象渗透教育。

1.联系凡卡的爷爷的情况想一想,假如爷爷通过别的途径了解了凡卡的遭遇,把他接回了乡下,爷爷能帮助他摆脱悲惨的命运吗?

2.凡卡才九岁,他本该像同学们一样拥有金色的童年,可他的命运为什幺那么悲惨呢?你从中懂得了什幺?(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写信前:怕。

写信中:信文:挨打挨饿遭捉弄没法睡。

联想:亲爱的爷爷美丽的家乡砍树时的快乐。

写信后:甜蜜的希望——梦。

悲惨的命运——现实。

板书设计意图:本文篇幅较长,内容纵横交错,交织着写信、联想、叙述三条线索,如此错综复杂的事件关系,便构成了本文教学的难点,而我运用板书有意识的把文章按线索破为三大块,让学生对本课的内容一目了然。

五年级数学试题

1 如果a 2 3 7,b 2 2 7,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2 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6,最小公倍数是36,这两个数分别是 和 或者是 和 3 小勇4分钟做39道题,小东5分钟做48道题。谁做的快?4 三名同学做题比赛,小亮5分钟做11道,小丽3分钟做7道,小兰7分钟做15道,谁做...

五年级数学试题

一 填空 每空1分,共15分 1 五年级进行 科普知识竞赛 规定答对一题的10分,答错一题得 10分。在第一轮比赛中,五 1 班答对8题,得 分 答错3题,得 分,最后得分是 分。2 现有100克水,放入10克糖,糖的质量占糖水的 3 的分数单位是 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4 分母是...

五年级数学试题

青州云门书院双语学校五年级数学试题 五 一 填空。1 王老师的身份证号码是420800我知道王老师今年是 岁,王老师的性别是 2 用标有 的三张数字卡片,任意组成的三位数偶数的可能性是 3 某组同学的身高分别为160cm 150cm 140cm 145cm 142cm 157cm,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