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与价值观

发布 2023-09-12 16:35:46 阅读 8933

摘要:目前,一些发电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安全管理基础仍较薄弱,管理方式粗放,规章制度执行不力,“三违”现象突出,企业安全文化氛围还没有有效形成,员工安全价值观不端正。如何尽快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建立企业安全文化与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实现安全生产可控、在控,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安全文化价值观。

1引言。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是电力企业得以长远发展的基石。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职业健康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要以加强管理为基础、完善技术措施为手段、有效的制度和标准体系为保障;学习借鉴先进企业的良好实践,倡导“策划、程序、修正、卓越”的工作精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企业价值。

安全生产需要不断创新的管理理念,严谨细致的工作方法,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这些都属于安全文化的一部分。要想真正做到“以奉献绿色能源、服务社会公众为宗旨,以为企业员工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和使国家资产免受损失为己任”,必须充分建设企业安全文化。

2安全文化概念。

什么是安全文化呢?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出版的no.75—insag—4《核安全文化》对安全文化的定义是: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组织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安全文化就是组织和个人的安全价值观念、保障安全的能力和安全行为的总和。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管理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本行业特征和本企业特色的安全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性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以及安全规章制度等的总和,为本企业实现企业目标、追求企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最大化服务。

企业文化反映了企业的全部,企业的安全文化反映了安全方面的全部。电力行业是高风险行业,但高风险并不是不安全;而电力行业的安全文化反映了安全的水平。安全文化既是态度问题,又是体制问题,既与组织有关,又和个人有关,也关系到以恰当的理解和行动处理所有安全事项的要求。

个人的态度、思维习惯和组织的氛围往往是无形的,这些无形的特性又往往通过有形的方式表现出来,核心要求是建立各种办法,通过有形的方式检验无形的内涵。

3安全文化组成。

安全文化由以下两个主要方面组成:第一是由组织政策和管理活动所确定的安全体系及各级管理层的责任;第二是个人在体系中的工作表现(响应)从中受益所持的态度。成功与否取决于上述两个方面对安全的承诺和能力。

企业各级组织和个人在所有活动中,对安全的重视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个人意识,个人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2)知识和能力,通过培训、教育及自学获得;

3)承诺,要求高级管理层用行动体现安全的高度优先地位,并且要求共同的安全目标被个人所接受;

4)激励,通过领导力、目标设置、奖惩机制,以及个人自发的态度;

5)监控,包括监查和评估活动,以及对个人质疑态度的及时响应;

6)责任,通过正式的工作委派、清晰的职责描述和个人的正确理解加以落实。

4安全文化建设意义。

我们有先进的设备,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为什么还要搞安全文化建设呢?事实上,即使先进设备和严格的规章制度能够提供某种程度的安全保障,但事故仍会发生,有时甚至发生的是社会难以承受的殃及公众健康和生命、危害社会稳定或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事故。

自安全系统理论问世以来,人们发现事故的成因有以下四个方面:(1)人的行为过失;

2)设备的不稳定状态;

3)管理缺陷;

4)作业环境不良。其中人因失误(包括个体行为和组织行为的失误)是事故的主要原因。尽管人们通过不断更新技术,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和安全性能、改善自身的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事故的风险,但是还不能十分有信心地把握事故的不确定性,或者说把事故的随机性降到一个令我们能够时刻接受的水平。

其问题在于:一是从设备技术上说,冗余设计和安全专设系统,其目的是增加安全的可靠性,但同时又引入更多、更复杂的人机接口。又例如,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大幅度减少了人机接口,降低了人因失误的机会,但同时又使人远离现场的设备,使专业化分工更细,组织接口更加复杂,人的知识更加局限,而且设计所预期的自动化程度并不等于监测和传感设备的可靠性,不等于人机功效学的水平,不等于整个系统的可用率。

这就使得人们有可能得不到及时、准确的信息或丢失、误解、误判信息,而贻误早期诊断和处置故障的机会,从而增加发生不可逆转的大事故的机会。二是从人的行为的角度来说,除了复杂的生理、心理因素之外,人的行为由其是认知、态度及其态度背后的价值观所支配。一项操作失误或工作失误,可能是因为员工事前并不知道风险的存在或不知道面对异常情况应该怎么做,也可能是态度的原因,即他知道风险,也经过培训和考核,但是他没有认真对待这项操作,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个人价值取向,如在其潜意识中,省力/省事/捷径总是优先的,进度比安全更重要,个人利益超出企业利益,社会利益不如企业的利益等等。

三是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对于处于市场竞争环境中的企业,首先面对的是资源分配问题,企业通常奉行的是利润高于一切的经营理念,对于基础性投入,例如培训、工作环境改善、劳保和福利,往往被当作非生产性成本,结果成为降低成本“运动”中首当其冲被削减的对象。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方面,一些企业长期信奉“强人管理”,即一个企业的成败主要依赖某个领导或某几个能人,而不是全体员工。有了成绩,是“强人”们的政绩或功劳;出了事故,不是深入地分析原因,主动承担责任,而是对下实行简单粗暴的处罚,对上则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事实上,一些企业充斥着“强人”们的你争我夺、互相防卫的内部斗争,以及勾心斗角、玩弄手段的政治游戏,这些必然消耗人们大量的精力,使员工不仅得不到应有的激励,而且使其工作意愿不断受到打击,长期以往,变得麻木。而员工是生产活动的执行者,安全就存在于其活动过程中。

综合以上三方面的因素,我们可以理解安全并不是唾手可得之物,并不是有了良好的硬件和足够多的程序或严格的规章制度就能得到保障的东西。5安全文化的核心。

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安全价值观,安全价值观是安全管理作为具体管理活动所具有的价值体现,是企业员工对安全管理的价值认识、价值取向,决定员工共同行为特征。第一,安全是品牌。安全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美誉度、知名度是和企业的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企业追求商誉形象就必须确保安全生产;安全事故是对企业形象、商业信誉等无形资产的严重损害,安全是品牌,是一个优秀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体现了企业对社会公众的负责态度。

第二,安全是福利。根据认得需求理论,员工的安全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是“自我实现”等需求的前提,一个安全、健康、环保的工作环境是对员工基本需求的满足,是员工最基本的福利和合法权益。第三,安全是效益。

对企业来说,安全事故的后果有两类:一是造成有形资产的损失,企业经济效益受到影响;二是对企业形象等无形资产的严重损害,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不仅可以避免或减少了经济损失,而且能够创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商业信誉。

6安全文化的实质。

安全文化实质是“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意识和方法,强调的是企业安全工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环境和**环境,即人文环境;注重“人”在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活动中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具有群体性、规范性、独创性、超前性和实践性等文化特点。

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主要是领导人安全理念的体现。所以说,安全文化主要是领导人的文化。安全文化是个人行为的集中体现,但它在本质上又是一种企业行为;安全文化的养成,企业领导人的言传身教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文化指的是一种意识,成熟的文化表现为下意识的习惯。

安全文化的精髓,是追求卓越,实现持续改进。所有这些,都要靠领导人的言传身教。

作为电力企业的从业者,特别是各级领导人,要始终牢记,确保安全生产是我们神圣的社会责任。良好的安全业绩,是我们企业和我们个人得以创造价值的前提。

7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领导者的管理手段就是要体现“以人为本”。在安全工作中,尤其是时刻浸润者人性化管理的理念,以此来激发员工的内在活力、开发员工的动力源泉、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企业管理人员要经常和员工一起讨论安全问题,启发员工查找工作中的违章现象,让员工自己体味和想象违章违纪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员工充分理解某种正确的观点和思想。让员工感受到领导者的亲切,是可以信赖的朋友;企业管理者应用爱心和耐心,带着真情去认真工作,尽自己所能,为员工解决安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对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应努力实施,让员工有真正被重视、被保护的感觉。

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工作,帮助其解决问题,以消除和缓解不安全思想因素,做到“时时处处了解人,真心真意尊重人,实实在在关心人”,切实为员工提供安全保障,积极营造浓烈的安全文化氛围。

当然,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关键在于全体员工安全素质的培养。员工受教育的程度、知识水平的高低、业务能力的强弱等基础文化素养与安全文化战略的实施密切相关。因此,进行安全文化教育工作,要结合员工基础教育和其他教育,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动经常。

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四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使全体员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并能够在具体工作中养成“质疑的态度,严谨的方法,良好的沟通。

”真正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所以,要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主要是关爱生命。企业首先要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和环保的工作环境;其次要采取必要手段预防事故,确保员工生命健康安全。对可以预防的事故,不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对生命和健康的无谓毁坏,是道义罪恶,负有道义的责任。

企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实现“给员工安全”。企业关注民生,员工珍惜生命。员工个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努力将遵章守纪转化为员工自己的自觉行动,实现员工“我要安全”、“我会安全”。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还包括避免事故,其具有两层含义:第一,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从来就没有“必须发生”的事故,安全事故是有规律可循的,安全事故规律是通过偶然性表现的,只要我们用科学的态度、辨证的方法、系统的观点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对存在的风险隐患准确**和防范,而现有的技术手段及正在形成的技术手段已经或正在具备杜绝事故发生的可能。

第二,避免事故是保护员工生命健康安全,是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需要,避免事故也是保护企业和国家财产安全,实现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前提和保证。也体现出企业对国家财产安全和员工生命健康的高度负责,真正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

安全文化体现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推行风险预控管理,实现员工‘无违章、无意外、无伤害’,设备安全可靠”的安全方针。将安全目标与责任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意识,发挥员工参与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增强员工对组织目标的认同感。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培育、激发和不断增强员工遵守法律法规、规程制度的自觉性,将各项生产活动中的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或使之处于受控状态,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目标。

安全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形式的渗透和感染,形成一种约束倾向,培育浓郁的安全氛围,规范和提高员工安全行为的自觉意识,从而规范员工群体行为。当这种约束由少数员工变为绝大多数员工的自觉行为后,就会成为企业一种稳定的无形的力量,即使有个别少数人安全思想行为与所在整体安全氛围不相协调,也会在其氛围的感染和压力下,经过自我协调后,与整体协调一致。坚持以教育、培训、引导和奖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的安全管理方式,培育、激发和不断增强员工遵守法律法规、规程制度的自觉性和认同感。

促进“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观念的本质性转变,使安全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8结束语。安全文化建设是个漫长的过程,在进行安全文化建设时,任何企业不可能一蹴而就达到顶峰。安全文化建设要从日常小事、工作细节抓起,培养员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程制度的习惯。

一是把治理不规范行为与遵章守纪结合起来,约束员工的言行,教育员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二是把治理不规范行为与安全作业结合起来,培植良好的工艺作风、行为习惯和价值观;三是把治理不规范行为与安全整改工作相结合,减少事故隐患,使安全管理向深层次发展。

价值观与社会工作价值观

1.3社会工作者承认每一个工作对象都有潜在的发挥自己优势 实现自己的价值的能力,他有责任协助工作对象发展自己的潜能。社会工作者首先要帮助服务对象克服他们的困难。其次,社会工作者应该想方设法利用社区和社会的各种资源为工作对象服务。最后,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帮助工作对象认识自我。1.4社会工作者在整个工作过...

强化安全生产价值观营造安全文化思想

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安全管理者根据企业内外安全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企业的历史 现状和发展趋势,从企业的生产实践中总结 提炼出企业安全生产理念或价值体系,以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方针和原则。安全文化是企业全体职工对安全工作集体形成的一种共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强有力的支撑。多年的安全管理实践告诉我们,众多...

价值观征文 努力践行我们的价值观

在我们这个时代,多少人见证过伟大,也咀嚼过渺小。世间风云激荡,家事细水流长,但这些都是遭遇 机缘 命运,是外在的,是环境。而内在的,即面朝环境,如何做人,是自身的选择,叫价值观。换句话说,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人 事 物的意义 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它直接影响一个人对是非善恶的基本判断,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