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答题技巧

发布 2023-09-23 20:03:53 阅读 8256

1、 文章文首、文中、文末的作用。

答:①、文首:开篇点题(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下文作铺垫和衬托;总领下文。

、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记叙类文章文、**)

2、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 概括文章主旨。

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

4、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铺垫、埋下伏笔;

、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5、 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⑤.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还有叠词、短句、长句、拟声词、韵词等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6、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效果。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效果。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或换了之后有什么不好的效果。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7、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答:先解释,在套用‘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8、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词性)比较。如:”“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9、某几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环环相扣,表达了……

10、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11、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并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便于叙事和议论。

12、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从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进行叙述)

13、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14、记叙线索及作用?

答: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15、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有何作用?

答:(1)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

2)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

3)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16、概括说明内容?

答:本文主要说明(说明对象)的构造、形态、性质、特点、变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而定)

17、围绕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或感受?

答:先用1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2-3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讲道理、若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结合亲身经历。

18、**艺术特色的赏析。

答:从表现手法,修辞,人称三方面进行答题。

语文答题技巧

1 修辞手法的作用 1 它本身的作用 2 结合句子语境。比喻 拟人 生动 形象。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对象 特性 如 a 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作用分析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舞蹈家舞姿之美。b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作用分析 形象的赞美春天是生命的开...

语文答题技巧

一 看分值答题法 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二 用原文答题法 做题要牢牢地记住 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

语文答题技巧

古文答题技巧。1 译句 1 尽可能一一对应翻 2 不符合现代语法现象要调整变化 3 语气不变,标点不变 4 检验 倒装句,省略句 2 语法古今异义句法被动句。词性活用省略句。通假字倒装句。一词多义 尤其注意实词150 虚词6判断句。固定句式。现代文答题技巧。作用题。写什么 词语解释,词性,词语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