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发布 2023-09-12 16:36:54 阅读 4745

一级(公司级)安全教育培训。

一、安全生产的定义。

安全生产是指企事业单位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

二、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和政策。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

安全是对一切工作的要求,预防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基本保障,只有做到将安全放在首位,才能重视预防,同时也只有做到有效预防,才能实现安全。

不论在干什么,什么时候都要抓安全,任何事情都要为安全让路。“预”:预想、预料、预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缺可能意识到的;“防”:

防备、防范、防止,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的着,它将“预”变为一种行动,一种手段,一项措施。“预防为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抓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要狠抓责任制的落实,如“一岗双责”;要重事前控制;要有严格的工作制度;要推广进行安全性评价。

综合治理”是一种新的安全管理模式,它是保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以对企业和施工现场的综合评价为基本手段,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包括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日常管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过程控制等在内的每个环节、每个流程的安全生产工作标准、企业规程和责任制,实现与安全生产相关联的每个层级、每个岗位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三、企业安全生产的范畴。

企业安全生产包括:消防安全,职业安全,生产安全。

水火无情,讲的就是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消防安全是每个企业的头等大事,消防工作重点主要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只有事前做好准备工作,遇事才能不乱,正所谓“临阵不乱,灾难减半”。

火灾报警系统处理方法上,首先,要头脑冷静,保持镇定,通过火灾报警系统的部位指示,查明发生火灾报警部位、编号、分布地;尽快查明报警点和火灾探测器报警原因,查明是着火还是误报,消控人员要迅速赶到现场查看;其次,如果确认是火灾发生,一般可分为两种处理方式:一是火灾较小,可采用灭火器灭火。二是火灾较大,则要及时组织本单位员工,采用现有消防设施,扑救大火,疏散客人,同时迅速拨打119,通知消防部门。

最后,如果发现是报警系统误报,小故障立即排除,故障较大无法排除的,需立即上报领导,并通知专人及时修理,事后做好记录。以防止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各种**事故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同义词:

劳动安全、职业健康。

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四、关于安全事故的发生成因。

根据统计,工作场所发生事故的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管理上的缺陷三种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占比85%)

1. 麻痹侥幸心理,工作蛮干,在“不可能意思”的行为中,发生了安全事故。

2.不正确佩戴或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3.机器在运转时进行检修、调整,清扫等作业。

4.在有可能发生坠落物,吊装物的地方下冒险通过,停留。

5.在作业和危险场所随意走、攀、坐、靠的不规范行为。

6.操作和作业,违反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未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动用明火,进入有限空间,上锁挂牌,化学品使用等。

7.违规使用非专用工具,设备或用手代替工具作业。

8.精神疲惫,酒后上班,睡岗,擅自离岗,干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以及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麻痹。

9.管理者思想上安全意思淡薄,安全法律责任观念不强,在行动上不学习,不贯彻落实公司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尤其是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制度,这是最大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占比10%)

1.ppe(劳动防护用品)有缺陷。

2.机械、电气等设备在涉及上不科学,形成安全隐患。

3.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4.物体的固有性质和建造设计使其存在不安全状态。

5.设备安装不规范,维修保养不标准,使用超期,老化。

6.生产场地环境不良。

安全管理上的缺陷(占比5%)

1.有些管理者在思想上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安全法律责任意识极为淡薄。

2.安全规章制度(包括设备巡检)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相应的预防措施,安全注意事项和物流管理程序等,未建立,健全或不完善。

3.不落实或不彻底落实公司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只注重生产指标,忽视安全检查,教育和隐患整改。

4.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有章不循。

5.有些管理者的安全知识,安全管理能力和手段有缺陷。

6.管理者不重视“管理要求”如安全通报、通知。

7.管理者不重视安全,安全管理不到位,即在行动上,不全面认真进行安全检查,教育,规范,整改,是最大的管理缺陷。五、“三违”概念。

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违章作业主要是指现场操作工人违反劳动生产岗位的安全规章和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工人安全守则、安全用电规程、交**制度等以及安全生产通知、决定等作业行为。违章作业具体包括:不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制度,进入施工现场不戴安全帽、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和不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擅自动用机械、电气设备或拆改挪用设施、设备;随意爬脚手架和高空支架等。

违章指挥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者违反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条例、规程、制度和有关规定指挥生产的行为。违章指挥具体包括: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或擅自变更安全工艺和操作程序,指挥者未经培训上岗,使用未经安全培训的劳动者或无专门资质认证的人员;指挥工人在安全防护设施或设备有缺陷、隐患未解决的条件下冒险作业;发现违章不制止等。

违反劳动纪律主要是指工人违反生产经营单位的劳动规则和劳动秩序,即违反单位为形成和维持生产经营秩序、保证劳动合同的得以履行,以及与劳动、工作紧密相关的其他过程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违反劳动纪律具体包括:不履行劳动合同及违约承担的责任,不遵守考勤与休假纪律、生产与工作纪律、奖惩制度、其他纪律等。

违章不一定出事(故),出事(故)必是违章。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事故与违章的关系。根据对全国每年上百万起事故原因进行的分析证明,95%以上是由于违章而导致的。

违章是发生事故的起因,事故是违章导致的后果。事故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会对个人、家庭带来巨大的伤痛,对企业、社会、国家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要保障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幸福,要保障企业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就要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而控制事故发生的关键就是杜绝违章。

如何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公司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作业。

“三不伤害”原则。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不伤害自己:个人的安全是公司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有安全,美好生活才有可能。

1、保持正确的工作态度及良好的身体心理状态,保护自己的责任主要靠自已。

2、掌握自己操作的设备或活动中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方法,遵守安全规则,使用必要的防护用品,不违章作业。

3、任何活动或设备都可能是危险的,确认无伤害威胁后再实施,三思而后行。

4、杜绝侥幸、自大、逞能、想当然心理,莫以患小而为之。

5、积极参加安全教育训练,提高识别和处理危险的能力。

6、虚心接受他人对自己不安全行为的纠正。

不伤害他人:他人生命与你的一样宝贵,不应该被忽视,保护同事是你应尽的义务。

1、你的活动随时会影响他人安全,尊重他人生命,不制造安全隐患。

2、对不熟悉的活动、设备、环境多听、多看、多问,必要的沟通协商后再做。

3、操作设备尤其是启动、维修、清洁、保养时,要确保他人在免受影响的区域。

4、你所知、造成的危险及时告知受影响人员、加以消除或予以标识。

5、对所接受到的安全规定/标识/指令,认真理解后执行。

6、管理者对危害行为的默许纵容是对他人最严重的威胁,安全表率是其职责。

不被他人伤害: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变化的环境蕴含多种可能失控的风险,你的生命安全不应该由他人来随意伤害。

1、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并报告危险。

2、你的安全知识及经验与同事共享,帮助他人提高事故预防技能。

3、不忽视已标识的潜在危险并远离之,除非得到充足防护及安全许可。

4、纠正他人可能危害自己的不安全行为,不伤害生命比不伤害情面更重要。

5、冷静处理所遭遇的突发事件,正确应用所学安全技能。

6、拒绝他人的违章指挥,即使是你的主管所发出的,不被伤害是你的权利。

六、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企业安全管理包括以下一些基本内容:规划——安全措施计划组织——安全活动组织检查——现场和作业过程的安全检查评审——安全方案及效果的审核。

企业的安全管理手段有:行政的手段;法制的手段;经济的手段;文化的手段;科学的手段等。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客观条件的需要,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是通过合理组织生产,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事故,使企业生产的产品在未来投入使用时无事故隐患,这是调整经营者和劳动者关系的重要内容,是生产经营的保证,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安全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业务的全过程,融入在企业的各项工作中,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安全生产是企业全员、全面的管理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

七、公司安全操作规程主要包括。

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电动葫芦、行车、压力容器。

重点部位安全操作规程。

八、施工和生产现场安全知识。

1.施工现场常见事故一般包括:高处坠物,物体打击,触电伤害,机械伤害。

2.安全色和安全标识中:红色代表禁止,黄色代表警告,蓝色代表指令,绿色代表提示。

3.安全色标——是特定的表达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和标志,它以形象而醒目的信息语言向人们提供表达禁止警告指示,提示等安全信息。

九 、火灾。

1.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火发烟现象。

2.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阻燃物、着火源。

3.火灾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有事对损失小、**小的也称火情、火警。

4.火灾发生的原因:违规动火引起;违规吸烟引起;机械设备有缺陷或带病作业、电线老化引起;雷电、静电引起;物品自燃引起;人为放火引起。

5.预防火灾的措施:消除和控制可燃物、消除和控制火源、满足放火间距。

一级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一 安全生产的定义。安全生产是指企事业单位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二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和政策。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方针。安全是对一切工作的要求,预防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基本保障,只有做到将安全放在首位,才能重视预防,同时也只有做到有效预防,才能实...

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各位同事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 政策及其有关的安全基本知识 法令 法规 制度,旨在通过学习增进我们大家对安全知识的了解,进一步提高我们自身的安全意识 安全素质和安全技术水平,提高我们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自我防护的能力。1998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 中华人民...

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班组是企业生产的 前线 生产活动是以班组为基础的。由于操作人员活动在班组,机具设备在班组,事故常常发生在班组,因此,班组安全教育非常重要。班组安全教育的重点是岗位安全基础教育,主要由班组长负责教育。班组是企业生产的 前线 生产活动是以班组为基础的。由于操作人员活动在班组,机具设备在班组,事故常常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