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讲义

发布 2023-08-27 17:38:23 阅读 4696

经典资料,wo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文档,可修改】

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

第一讲。大纲变化情况:

一、“安全生产法律概述”标题修改为“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增加了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内容;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部分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内容;安全生产部门规章部分删除了《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管理规定》内容,增加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内容;删除了“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及主要标准”部分,将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有关内容调整至“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安全生产主要标准的有关内容调整至《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和《安全生产技术》科目之中。

二、增加了45%的内容。

三、大纲要求较以前更简洁,增加了要求灵活运用的内容。

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基础知识。

大纲要求:一)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掌握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框架和内容,判断安全生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标准的地位和效力。

第一节法的概述、特征、分类和基本内容。

本讲要点:1、法的概念。

2、法的特征。

3、法的分类。

4、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内容。

内容讲解:第一节法的概念、特征、分类和基本内容。

一、法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一)法的概念。

法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法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者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狭义的法是指具体的法律规范,包括宪法、法令、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判例、习惯法等各种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二)法律规范。

规范一般可以分为技术规范和社会规范两大类。法律规范是社会规范的一种。法律规范是国家机关制定或者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一般行为规则,它反映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技术规范是指规定人们支配和使用自然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行为规则。

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区别:

1)法律规范是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其适用和遵守要依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其他社会规范既不由国家来制定,也不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

2)在一定的国家中,只能有统治阶级的法律规范。其他的社会规范则不同,在同一阶级社会中,可以有不同阶级的规范,如既有统治阶级的道德,又有被统治阶级的道德。

3)除习惯法之外,法律规范一般具有特定的形式,由国家机关用正式文件(如法律、命令等)规定出来,成为具体的制度。其他社会规范则不一定采用正式文件的形式。

4)法律规范是一般行为规则。它所针对的不是个别的、特定的事或人,而是适用于大量同类的事或人;不是只适用一次就完结,而是多次适用的一般规则。

法律规范由假定、处理和制裁3个要素构成。假定是指适用法律规范的必要条件。每一个法律规范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出现,而适用这一法律规范的这种条件就称为假定。

处理是指行为规范本身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人们应当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允许做什么。这是法律规范的中心部分,是法律规范的主要内容。

制裁是指对违反法律规范将导致的法律后果的规定。如损害赔偿、行政处罚、经济制裁、判处刑罚等。法律规范这3个组成部分密切联系并不可缺少,既可以把各个部分规定在一个法律条文中,也可以分别规定在不同的法律条文中。

三)法的本质。

法的最本质的属性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任何个人的意志,更不是超阶级的共同意志。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于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这种物质生活条件构成法的基础。法作为统治阶级的意志可以体现在3个方面:

1.意志内容的一般性。

2.意志内容的客观性。

3.意志内容的统一性。

四)法的效力。

法的效力即法的生效范围,是指法律规范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发生效力。

1.关于人的效力。

法律对什么人发生效力,各国立法原则不同,大体有3种情况:一是以国籍为主,即属人原则,亦称属人主义,法律只对本国人适用,不适用于外国人;外国人侨居法院地国,也不适用该国法律。二是以地域为主,即属地原则,亦称属地主义,法律规范在该国主权控制下的陆地、水域及其底床、底土和领空的领域内有绝对效力。

不论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原则上一律适用该国法律。三是属人原则与属地原则相结合,即凡居住在一国领土内者,无论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原则上一律适用该国法律;但在某些问题上,对外国人仍要适用其本国法律;特别是依照国际惯例和条约,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仍适用其本国法律。我国社会主义法对人的效力,采用属人主义与属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2.关于地域的效力。

这是指法在什么地域范围内发生效力,即从法律生效的地域角度确定法对人的效力,大体有3种情况:一是在全国范围内生效,即在国家主权管辖的全部领域有效,包括延伸意义上的领域,如驻外使领馆、领海及领空外的船舶和飞机。凡是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一般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如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制定的行政法规,除有特殊规定之外,一般都在全国有效。

二是在局部地区有效,一般是指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该地区有效,如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只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三是有的法律不但在国内有效,在一定条件下其效力还可以超出国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3.关于时间的效力。

这是指法律何时生效和何时终止效力,主要有3种情况:一是自法律公布之日起开始生效。二是法律另行规定生效时间。

如《安全生产法》于2023年6月29日公布,自2023年11月1日生效施行。三是规定法律公布后到达一定期限时生效。

法的时间效力涉及法律的溯及力问题。法律一般只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事实和关系,通常不具有溯及力。这是当今各国法律特别是刑法所共同遵循的惯例。

但是法不溯及既往并不是绝对的,出于某种需要,也可以对法的时间效力作出溯及既往的规定。如我国《刑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就有溯及既往的特别规定。

第二讲。五)法的特征。

1.法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的。

2.法是依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

3.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4.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六)法的分类。

法的分类有不同标准,按照不同标准对法所划分的类别不同。

1.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这是按照法的创立和表现形式所作的分类。成文法是指有权制定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不成文法是指未经国家制定、但经国家认可的和赋予法律效力的行为规则,如习惯法、判例、法理等。

我国社会主义法属于成文法范畴。

2.按照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层级划分。

法应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

3.实体法和程序法、

这是按照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而对法的分类。实体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直接来自人们。

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相互关系的要求,如所有权、债权等,通常表现为民法、刑法、行。

政法等。程序法的主要内容是规定主体在诉讼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也即主体在寻求国家。

机关对自己权利予以支持的过程中行为方式,这种权利和义务是派生的,其作用在于保证。

主体在实际生活中享有的法律权利得以实现。因此,实体法和程序法也被称为主法和。

助法。4.宪法性法律和普通法律。

这是按照法律的内容和效力强弱所作的分类。宪法又称根本法或者母法,是具有最高地位和效力的法律文件。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其他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普通法律是指有立法权的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通常规定某种社会关系或者社会关系某一方面的行为规则,其效力次于宪法。

5.特殊法和一般法(普通法)

这是按照法律效力范围所作的分类。从空间效力看,适用于特定地区的法律为特殊法,适用于全国的法律为一般法。从时间效力看,适用于非常时期的法律(如紧急戒严法、战时实施的法律)为特殊法,适用于平时的法律为一般法。

从对人的效力看,适用于特定公民的法律(如兵役法、未成年人保**)为特殊法,适用于全国公民的为一般法。从调整对象看,适用于特定调整对象的法律为特殊法,适用于一般调整对象的法律为一般法。

二、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内容。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体现在立法、执法和守法3个方面,主要包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行政、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的体系、社会主义法的适用等内容。

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行政。

1.依法行政的基本准则。

2.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1)合法行政。

2)合理行政。

3)程序正当。

4)高效便民。

5)诚实守信。

6)权责统一。

二)社会主义法治。

1.社会主义法治的含义。

社会主义法治有3层含义:

1)社会主义法治泛指立法、执法和守法。

2)社会主义法治专指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法治专指法律、制度时,常称其为法制。这是一种狭义上的法治概念。

3)社会主义法治特指守法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国家管理的一种方式。

2.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内容。

为了有效地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对社会主义法治基本内容的精辟概括,其核心是依法办事。

1)有法可依是确立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

2)有法必依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环节。

3)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切实保证。

三)社会主义法的体系。

在社会主义法的统一体系中,各种法律规范因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如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等。在各个法律部门内部或者几个法的部门之间,又包括各种法律制度。制度与制度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既存在差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于是形成内在一致的统一体。

这就经常表现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法的体系,如母体系和子体系、国家法律体系和部门法律体系,等等。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子体系,安全生产立法是社会主义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要点

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要点。1 法的创立和表现形式分类 成文法 如国际条约,社会主义法,宪法,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 2 不成文法 如习惯法 判例 法理。3 法律规范 由假定 必要条件 处理 基本要求 制裁 1 法的创立和表现形式分类 成文法 如国际条约,社会主义法,宪法,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 2 ...

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要点

1 法的创立和表现形式分类 成文法 如国际条约,社会主义法,宪法,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 2 不成文法 如习惯法 判例 法理。3 法律规范 由假定 必要条件 处理 基本要求 制裁 后果的规定 4 我国社会主义法对人的效力,采用属人原则和属地原则相结合。5 按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分上位法和下位法。以上位法...

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要点

1 法的创立和表现形式分类 成文法 如国际条约,社会主义法,宪法,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 2 不成文法 如习惯法 判例 法理。3 法律规范 由假定 必要条件 处理 基本要求 制裁 后果的规定 4 我国社会主义法对人的效力,采用属人原则和属地原则相结合。5 按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分上位法和下位法。以上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