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法制教育课教案 2

发布 2023-08-08 02:31:27 阅读 2849

法制教育课刑法(一):范罪的构成。

教学目标。1.知道犯罪的构成和什么叫犯罪;

2.知道犯罪的两种形式;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犯罪的条件。

教学难点。理解两种犯罪形式中的第二种形式:不作为。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1.安静的课堂、井然有序的校园,由什么作为保证呢?

2.校门口接送低年级的学生家长,都在校门口的两侧的什么位置?为什么要在这个位置等学生?又是由什么作为保证呢?

3.我校门口的马路上,有横过马路的斑马线,学生为什么要走他呢?

过渡:学校的规章制度,保证了学校的井然的秩序;国家的法律法规,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法律的作用这么大,我们要多学习一些法律,学法才能知法,懂法,才能很好的遵守法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宪法中的刑法。

二、学习:刑法。

一)、犯罪的构成。

指行为人的某种行为构成犯罪,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一个行为构成犯罪,必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犯罪客体。

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被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2.犯罪的客观方面。

指犯罪行为的客观外在表现。

犯罪行为包括两种基本形式:

1)作为:用积极行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2)不作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并且具有履行这种义务的能力,而有意识的不实施该种行为,从而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

例如:不作为,就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为。不作为违反的是刑法的命令性规范,即当为而不为。

比如,负有扶养义务的行为人对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拒绝扶养,而情节恶劣的,就是一种典型的不作为。从犯罪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刑法中的由不作为的行为形式实现的犯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刑法明文规定只能由不作为构成的犯罪,在刑法上被称为纯正(真正)不作为犯,如遗弃罪等;一种是既可以由作为实现,也可以由不作为实现的犯罪,在刑法上被称为不纯正(真正)不作为犯,如故意杀人罪、决水罪等。

3.犯罪主体。

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

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才是主体:

1)必须是实施犯罪的人。(自然人或法人,但主要是自然人)

2)必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年龄规定:a.未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

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只对杀人、放火、重大抢劫、惯偷、投毒等严重犯罪行为负责。

c.已满16周岁,对一切犯罪行为均负刑事责任。

d.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应从轻或减轻处罚。

3)行为人必须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a.精神病人。

b.又聋又哑的人:应负但应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

c.醉酒的人:应负刑事责任。

4.犯罪的主观方面。

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以及所引起的结果的心理状态。通常指两种:一种是故意;一种是过失。

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而构成的犯罪。

希望发生叫直接故意;

放任发生叫间接故意。

例如:直接故意犯罪,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故意犯罪,如某甲想杀死某乙,用刀刺向某乙的心口,某甲明知这种行为必然导致某乙死亡,但某甲仍希望这种结果发生。某甲的这种行为就是直接故意杀人罪。

间接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行为发生。如某甲欲毒杀其妻某乙,在其饭碗中投毒,某甲明知其妻在吃饭时可能会喂孩子吃饭而毒死孩子,但某甲毒杀其妻心切,放任可能毒死其孩子的结果发生。对于某乙,某甲是直接故意犯罪,而对于孩子,某甲则是间接故意犯罪。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都是故意犯罪,都将受到刑法的严厉处罚。

过失: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危害结果。

疏忽大意的过失;

过于轻信的过失。

过失行为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才认定为犯罪。

例如:所谓过失的共同实行犯,是指二人以上的过失实行行为共同构成过失犯罪的情况。比如甲乙二人共同从楼顶将物体推下,疏忽而致路人被砸死。

甲乙二人高楼推物之行为,皆出于疏忽大意的共同过失,且造成了路人的死亡。这就属于过失的共同实行犯之情况。

意外事件: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既不是故意,也不是过失,而是由不可预见或不可抗拒的原因引起的,刑法上称是意外事件。

三、讨论交流。

举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对照学过的条文进行分析。

四、总结:1.你学道了什么?

2.今后怎么做?

法制安全教育教案 《一支香烟》

一支香烟。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小小一支香烟的危害性,养成不吸烟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知道小学生吸烟也是违法行为,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敢于向吸烟行为提出**。

3、让学生了解一些《未成年人保**》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难点:

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和小学生吸烟违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激情导入:(出示一支烟)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板书:一支香烟)你喜欢这个东西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谈自己的见解)那么一支香烟对我们人体是有利还是有害呢?其实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惑着许多人,尤其是我们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更是充满着神奇。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题吧。

一、认识香烟的危害。

过渡:某小学的蒋杰伟同学带着这个疑问曾经做了一个试验。让我们一起听他怎么说:(放作文录音)

1、听录音。

2、问:是呀,到底谁才是害死这些小虾的真正**呢?大家猜猜看。

3、学生竞猜。

师:还是请杰伟同学给我们揭示真相吧。

4、接着听录音。

师:听了这段录音,大家有什么想法吗?

5、学生谈感想。

师:是呀,一个个鲜活的小虾就这样被尼古丁悄无声息地夺去了生命。可见,香烟真的是害人不浅。接下来再请大家看两则消息。

6、屏幕出示两则消息。学生自己轻声读。使学生认清香烟的其他危害。

二、知法懂法。

师:我想大家现在已经对香烟的危害有了一定的认识。吸烟不仅害己而且害人,更加危害社会。

吸烟真的是慢性自杀。但是,让人痛的是,现在吸烟的人越来越多,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所有的吸烟人群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18-40岁占%,41-60岁占% 60岁以上者占% 而且,现在已经更加低龄化。

这不,李哲小朋友就因为沿这个祸害,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1、请听一则真实的故事。(见《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42页:小学生吸烟、喝酒毒害身体还违法。)

放故事录音。

2、师:故事听到这儿,我想问一下:谁知道这则保护我们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是什么法吗?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无烟日又是哪一天呢?

学生自由答。

3、师:对,就是《未成年人保**》。其中第二十七条就明确规定了:

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 、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体活动的室内吸烟。除此之外,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第十五条也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

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烟酒。(屏幕出示条例)

学生快速阅读并牢记屏幕上的两个法律条文和4月7日这个日子吧。

师:其实《北京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十条也有明确的规定。咱们一起背一背吧:

(同学背诵)阅读和**健康有益的图书、报刊、音像和网上信息。不仅入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入内的场所,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吸烟、不饮酒、不赌博,远离毒品。遇到坏人坏事主动报告。

三、知法用法。

师: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更加说明了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心与爱护。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法律**保护好自己呢?

又有哪些人在侵犯着我们的合法权益呢?让我们一起立刻展开大搜捕行动。

1、小组交流,搜寻身边哪些人有吸烟行为,填入**。并归纳一下哪些人使我们要防范的重点对象。

吸烟者时间地点每天吸烟数量。

2、小组汇报。

3、师:既然已经确定了防范对象,我们就应该实施防范措施了。也许有同学会说,这些人中好多都是我们尊敬的长辈,怎么办才能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呢?

是的,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能够强行指责他们,应该想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矛盾。现在就让我们也像小一休那样静下心来想想办法吧,相信办法一定会有的。

大显身手:小组讨论针对不同的吸烟群和吸烟对象采取禁烟措施。填**:

吸烟者实施禁烟奇思妙想。

长辈 老师

客人 同学

4、集思广益百宝箱。

各组汇报,看谁的办法更奇妙。评选“智多星”。

5、师:真是人多力量大,接下来让咱们一起看看外国有哪些好方法。

(屏幕出示英国的做法)

6、师:其实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平时要齐心协力,共同参与,敢于站出来和吸烟者理论,共同维护我们的权益保护好我们的身体。那遇到下面的情况你又会如何处理呢?

1)看到小商贩、小杂点向未成年人**香烟时,我会。

2)好朋友求我办事,递给我烟时,我会。

3)看到地上有未熄灭的烟头时,我会。

学生自由回答,看谁的正义感强且做事冷静考虑周全,颁发勇士奖章和智谋奖章。师生掌声鼓励。

四、课堂小结。

1、谈自己学习、思想收获;讲新发现(发现谁进步了);树榜样(我要向谁学习某优点)

2、师:今天,听了刚才大家的汇报,我觉得大家又进步了很多,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们真的长大了。同时,我也很受感动,有了你们这些聪明懂事的好孩子,我们做父母、做教师的感觉很自豪。

2023年奥运会就要到了,我们中国、我们首都北京将以最优美的姿态展现在世界人民的眼前,我相信,有了你们这些小天使的关注,首都北京的天空会更加湛蓝,空气会更加清新,奥运会会开的更加成功!就让我们携手并肩,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捻灭一支香烟做起吧!

禁烟行动师生共同签字保证:看到吸烟要管、看到烟头要捻、看到烟屁要捡。

五、作业:创作禁止吸烟的警示语,制作警示牌。每天做个小小监督员,并展开小组间竞争,看谁捡起的烟头最多,成功规劝戒烟的人最多。每周一汇报。

板书设计一支香烟图。

四月七日无烟日。

安全法制教育课教案 2

法制教育课刑法 一 范罪的构成。教学目标。1.知道犯罪的构成和什么叫犯罪 2.知道犯罪的两种形式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法 懂法 守法。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犯罪的条件。教学难点。理解两种犯罪形式中的第二种形式 不作为。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1.安静的课堂 井然有序的校园,由什么作为保证呢?2.校门口接...

安全法制教育课教案

法制教育课刑法 一 范罪的构成。教学目标。1.知道犯罪的构成和什么叫犯罪 2.知道犯罪的两种形式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法 懂法 守法。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犯罪的条件。教学难点。理解两种犯罪形式中的第二种形式 不作为。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1.安静的课堂 井然有序的校园,由什么作为保证呢?2.校门口接...

安全法制教育教案

课题 刑法 范罪。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犯罪的构成和什么叫犯罪。2.知道犯罪的两种形式。情感目标。1.分辨社会什么是犯罪行为。2.树立社会责任感,用智慧与犯罪行为作斗争。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法 懂法 守法。2.勇于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二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犯罪的条件。2.分清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