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类需特别关注学生课程

发布 2019-07-12 17:06:37 阅读 5182

一、课程总目标。

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关心、爱护,使老师们更加关心爱护学生,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让家长、学生、教师亲身体验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办群众满意的教育。

二、具体目标。

对家庭优越的学生让他们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 ,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宜,尊敬家长,珍惜劳动成果,各方面也要表现优秀。

学习优秀学生通过辅导让他们更加优秀,更加出类拔萃,改掉身上的小毛病,小问题,树立远大的理想。

对于家庭困难学生,从生活上进行帮助,树立信心,做到人穷志不穷,好好学习文化知识,使家庭富裕起来,克服自卑心理。

对于学习困难学生,要多辅导,多鼓励,多表扬,努力赶上去。

对于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随班就读残疾儿童从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要多关心、多帮助,使他们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感到不孤单、不寂寞,安心学习。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

1)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做到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教导处、政教处、团委、各级部、各任课教师齐抓共管,具体由教导处负责协调安排,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开展工作。通过学习,让全体教师提高认识,明确搞好八类需特别关注学生教育工作,是落实学生全面发展,创建和谐社会和谐教育的重要举措。

2)建立完善学生成长导师制度,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配备一名合格的导师进行辅导,确定了"八类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导师职责。

学期初,学校由分管领导组织各级部、各班主任逐班摸清八类学生情况,建立学生档案,做到一人一档,为他们配备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导师,广泛开展“师生共成长”活动。各位导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由各级部领导会同做好会诊工作,认真分析了各位同学的不同情况,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报请学校批准,具体开展实施。

确定八类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导师职责。

1)家庭贫困学生导师:关心学生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关注和鼓励,指导学生建立励志苦学的理想,并给予学习方面的指导。答疑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帮助学生处理心理问题,依据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研讨对策。

2)学习优秀学生导师:指导学生学习定位,确立学习、特长发展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完善知识、能力结构,及时帮助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随时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

3)学习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导师:在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同时,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特点,指导学生的学科知识发展。答疑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帮助学生处理心理问题,依据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研讨对策。

4)单亲或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导师:关心学生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给予学生心灵的温暖和关注,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给予学习方面的指导。答疑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帮助学生处理心理问题,依据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及时与其家长或监护人联系,共同研讨教育对策。

3)组织导师培训班,提高导师们的业务素质。

组织导师们认真学习市、县有关的文件精神,让他们抽时间学习重温教育学、心理学、先进的教育方法,组织他们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提高导师们的业务素质,记好学习笔记,交流心得体会。

4)探索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八类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在工作中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5)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定期对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组织教研活动,研讨工作**现的问题,教师们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各级部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召开学生会诊会议,级部主任、导师、任课教师坐在一起,对每个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制定下一步的教育方案。根据学校的规定,每位导师做到每周与学生谈话不少于一小时,发现学生的一点点进步都及时表扬鼓励,及时记录下学生的成长历程。

学校及时做好检查督导工作,对教师们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比量化,要求教师们根据工作的体会感受,认真总结经验,撰写心得体会和**。

6)及时总结经验,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导师们要及时总结有效的教育办法,每学期都要将典型的教育案例记录下来,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广大同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7)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为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特殊学生档案制度、家访联络制度、谈心与汇报制度、会诊制度、评比考核制度,通过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适应对象。

家庭优越的学生、学习优秀学生、家庭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随班就读残疾儿童。

五、主要的教育方法及适用范围。

思想引导法:适用于各类学生。

导师通过启发、暗示、和创设情景,发现和了解受导学生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情况,利用换位思考、降低要求、平等接触、正面引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接纳自己。

学业辅导法:适用于学习优秀学生、学习困难学生。

导师通过分析受导学生的学习状况,加强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辅导,帮助受导学生排除不良学习情绪,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学习意志品质,提高学习能力;最终解决学困生“想学、愿学、能学、学会以及会学”的问题。

生活指导法:适用于家庭优越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留守儿童

导师通过校园生活指导、社会生活指导、家庭生活指导等指导受导学生科学安排日常生活和合理消费,帮助受导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生活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心理疏导法:适用于各类学生。

学生的问题行为只是学生的成长出现了问题的一种外在症状。但是,问题的根源是什么,需要导师认真观察、反思、分析和解决。

导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创设宽松的心里环境、鼓励受导学生自我表露,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指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力。

学习优秀生的培养,主要采取的做法是。

用全力——打造优等学生。

首先,从思想上提出严格要求。对优秀生提出严格要求,教育他们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和“学无止境”的道理,使他们力戒骄傲自满。并鼓励他们向“一中“二中”等进军,勇于进取,攀登学习高峰。

对于这类学生,导师们注意帮助他们培养起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优良品德,并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自习课充当小老师,给同学评讲作业和解答疑难问题,有时甚至让他们上台讲课。这样,他们在辅导同学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缺陷与不足,促使自己不断钻研,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同时也带动一大批面上学生的进步。

其次,在学习上给予格外关注。优秀生有较好的学习基础,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果对他们像普通学生一般要求,他们不但学习水平不能进一步提高,而且往往会因骄傲自满而导致退步。因此,我们改变培养方式,通过开展分层次教学、分层次布置作业、分层次辅导、分层次考试等多种措施,鼓励和促进优秀生在学习上冒尖。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善于启用优生,让优生在学习中起好带头、组织、示范作用,以充分锻炼和提高优生的能力,发展他们的优势。课堂上实行分层次训练,特别是理科教学中,根据学生分析和解题速度差异较大的现状,在练习和作业中分a、b组题,给出不同的要求;文科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发挥优秀生的引领作用。作业设计上,分别设计出基础题、思考题和综合运用题等练习题,优等生以综合训练为主,重点放在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上。

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拓展延伸性辅导,经过我们的努力,他们在理解能力、学科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优生适当加码,结合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对他们进行探索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训练,使之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在历次测试中增加开放题、探索题和研究题,让优生完成,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能力。

用关爱——架起感情桥梁,促进优秀生健康发展。

优秀生有其学习成绩好、智力高、精力充沛等许多优势,但如不注意给予关心和爱护,有可能造成他们孤高自赏的性格,甚至会产生不良的心理阴影,所以我们对优秀生的思想动态也不能放任不管,也要倾注爱心和关注。

1).用耐心去引导学生。

在学习、生活上关怀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培养优秀生抗挫进取能力,教育他们要明白在求学的路上充满困难和坎坷,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心理上培养他们的抗挫进取能力。

2)、用宽容心去对待学生。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是精力充沛的青少年。尽管他们是优秀生,但是他们的认识水平有限,人生经验也缺乏,而他们的思想却异常活跃,因此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做出一件令我们难以想像甚至难以理解的事来,我们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

3)、用年轻的心去理解学生。

只有拥有了一颗年轻的心,才能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才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导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问题,用“学生的眼光”去看世界,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生活,用“学生的兴趣”去发展爱好,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才能达到老师和学生相互悦纳的理想境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用发展的观点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在这个崇尚张扬个性,倡导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不能仅以简单的分数衡量一个学生,对优秀生更是这样。我们要用多元价值判断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抓好学困生要做好三件事:一是端正其学习态度,二是传授学习方法,三是个别辅导。多数学困生有个通病---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缺乏上进心。针对其具体情况,提供帮助。导师们知道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

仅凭。一、二次或数次谈话是办不到的,需要做大量的、细致的、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而且必须与家长取得联系,同抓共管。学困生中还有很少的一部分,成绩不好,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针对这一少部分学困生,尽心尽力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授之以渔,将事半功倍。无论是端正了态度的学困生,还是已掌握了科学方法的学困生,他们的知识层面离教学要求仍有一段距离,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仍会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的帮助。

导师们清楚地意识到对他们的辅导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辅导是需要大量花费时间和精力的,是很艰辛的事儿,谁叫我们无怨无悔地选中了这个职业呢?

高度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工作,以“塑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为契机,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工作:

1)、增强爱心与责任。

教师既是学生安全的教育者,也是学生安全的责任人。在平时工作中。注意做好“三个角色”:

是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不如当地孩子的一面,首先是经济条件差,卫生习惯差——衣服脏了也不洗,身上有了异味也不洗澡,手、脸脏了也不知道要洗。但这些都不能剥夺他们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没有人可以肆意地夺走这项权力,尤其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外来务工人员孩子,因为他们弱小,所以更需要关爱、呵护,而不是摧残。

通过了解、家访等形式我体验了、目睹了外来务工人员孩子的生活,真切感受外来务工人员孩子的内心渴望,充分做好学校组织的“五对一”的结对活动,对每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做到从各方面给予关心、照顾,帮助他们放下“胆怯、自卑”的心理,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心。